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鼠作业成绩与脑内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穿梭式电击回避反应法和脑啡肽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比较了大鼠作业成绩与脑内壳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含量的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作业成绩不良组纹状体内LEK含量显著高于成绩优良组和对照组,并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由于在实验中接受电击的次数或电击总量不同造成的。这一结果提示,内源性亮氨酸脑啡肽可能参与记忆获得的调制。  相似文献   
2.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the unfolding of the COVID-19 syndemic. We sought to identify (1) groups of families with distinct profiles of joint trajectories of parental anxiety and child emotional distress and (2) protectiv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se dual-trajectory profiles. A sample of 488 parents (65% White; 77% mothers) with 3- to 8-year-old children (MAge = 5.04, SDAge = 1.59) was followed from late March to early July in 2020. Survey data on parent (i.e., anxiety symptoms) and child (i.e., emotional distress) adjustment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time points. Using multivariate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we identified one group with low parental anxiety and child emotional distress (42.7%) and three other distinct groups with varying risk levels among parents and/or children. We also identified protective (e.g., positive parenting) and risk (e.g., child negative affect, negative parenting, perceived stress with racism) factors in predicting parent and child adjustmen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overall, our sample (mostly middle- and high-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ies) demonstrated family resilience amid COVID-19, consistent with prior disaster coping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our findings also indicated the need to identify at-risk families and modifiable factors for post-disaster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3.
情绪活动和某些生理机能或心理过程的关系很久以来就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外科手术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其相应的生理机能的变化,也曾受到注意。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针麻手术,他的情绪状态对针麻过程及其效果的作用如何,这种情绪状态和某些心理、生理机能有什么联系?这是针麻临床上和理论上应予探讨的问题之一。本工作试图综合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和与之伴随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Recent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among typical listeners in how gradiently they categorize speech sounds, and this variability in categorization gradience may link to how listeners weight different cues in the incoming signal. The present study tes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egorization gradience and cue weighting across two sets of English contrasts, each varying orthogonally in two acoustic dimensions.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four-alternative forced-choice identification task in a visual world paradigm while their eye movements were monitored. We found that (a) greater categorization gradience derived from behavioral identification responses corresponds to larger secondary cue weights derived from eye movements;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egorization gradience and secondary cue weighting is observed across cues and contrasts, suggesting that categorization gradience may be a consistent within-individual property in speech perception; and (c) listeners who showed greater categorization gradience tend to adopt a buffered processing strategy, especially when cues arrive asynchronously in time.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身体自尊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研究对2004年至2016年107篇使用身体自尊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研究,涉及大学生30738名。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年代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2)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都有了一定提升;(3)男生在身体自尊各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0.2~0.3个标准差,显示出了大学生在身体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4)从大学生整个群体来看,经济因素、高等教育因素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具有显著相关,而从不同性别群体来看,经济因素与人口压力对于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时槐是江右王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将善恶视为念能否顺本性而动,对合法性与道德性有清楚的辨析,并注重过恶之辨,意念无明显的邪妄可以视为无恶,但不代表无过。他主张善有本体,而恶无根即无形上的本体,但恶仍有其根源,这就是人的"自离其性"或"甘自弃之"的主观条件,这与康德的根本恶学说可以接榫。王时槐强调改过迁善的根本动力或力量源于自身,他主张人要立志、修治与敦礼,旨在实现心灵转变与在感官方式上的逐渐改良,达到念念归根的状态,从而纠正准则中颠倒的道德动机的顺序,他对静坐的强调则是通过收敛与暂息尘缘,以默识自心,从而达到动静皆能复归本性。  相似文献   
9.
工作反刍指在没有要求其出现的情境下, 有意识的、重复发生的工作方面的相关想法, 分为工作相关情感反刍与工作相关问题解决沉思两个维度。工作反刍对个体健康、工作及幸福感的影响有“双刃剑”效应。持续性认知理论、压力认知激活模型与认知资源视角理论, 可以解释该效应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应分析影响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 寻求减少消极效应、增加积极效应的途径, 拓展其双刃剑效应心理机制的分析视角和该效应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10.
消极身体意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绪体验、体重控制策略、饮食失调和社会生活五个方面; 并且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MI)、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同伴和大众媒体)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完善青少年身体意象发展的理论模型; (2) 考察社交媒体等新兴因素的作用; (3) 阐明青少年在加工身体相关信息时的认知特点; (4) 推进中国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