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揭示群体规范和公平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提升儿童-青少年在群际互动当中的公平感知与规范执行, 是教育心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先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采用问卷法, 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2)大多采用情景实验, 聚焦社会互动的最终行为输出端, 无法实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决策的动态进程; 3)脑成像研究仍以fMRI技术为主, 侧重于评估认知加工潜在的脑区激活模式及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 缺乏对群际公平规范执行中大脑激活动态模式的精确把握。针对这些不足, 本项目从资产分配情景出发,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联合运用认知、行为、眼动和电生理等多层次测评手段, 对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发生过程进行认知解析, 探讨认知控制和心智化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其心理发展轨迹。研究结果将服务于中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公正感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单次匿名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采用2(性别: 男性, 女性)×3(社会距离: 自我决策, 替朋友决策, 替他人决策)×5(提议类型: 1/9, 2/8, 3/7, 4/6, 5/5)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操作反应者的不同社会距离,考察资产分配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相比于自我决策和替朋友决策,女性被试替他人决策时更愿意接受提议1/9,2/8和3/7,而提议4/6和5/5的接受率不受社会距离的影响;男性被试中社会距离和提议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不平等提议的反应时随社会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平等提议的反应时不受社会距离的调节;(3)替他人决策时女性的接受阈限显著低于男性,而自我决策及替朋友决策时接受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Caring for a family member with dementia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chronically stressful process, with potentially negative physical health consequences. However, no quantit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is literature. 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results of 23 studies to compar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aregivers with demographically similar noncaregivers. When examined across 11 health categories, caregivers exhibited a slightly greater risk for health problems than did noncaregivers. However, sex and the health category assessed moderated this relationship. Stronger relationships occurred with stress hormones, antibodies, and global reported health. The authors argue that a theoretical model is needed that relates caregiver stressors to illness and proffers moderating roles for vulnerabilities and resources and mediating roles for psychosocial distress and health behaviors.  相似文献   
4.
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近似数量系统与计算流畅性的相关关系, 但缺少对二者关系原因的系统检验与论证。视觉形状知觉假设有别于传统的数量领域特异性解释, 认为对形状的快速知觉是近似数量系统与计算流畅性的共同认知机制, 即视觉形状的快速知觉能力可以解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近似数量系统和计算流畅性在加工过程中依赖对形状的快速知觉, 二者在加工过程中都涉及了复杂视觉刺激的快速处理。视觉形状知觉假设得到了一系列研究结果的支持, 但局限在视觉形状知觉与二者关系的探讨上, 视觉形状知觉在二者关系中作用的加工机制仍不清楚。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多角度深入探讨视觉形状知觉在二者关系中作用的认知与脑机制, 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和计算困难的干预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班级团体依恋问卷、自悯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编学业满意度问题对6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当代初中生对其所在班级的团体依恋和自悯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后,(1)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2)自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3)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从班级团体依恋和自悯的角度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 mechanism of the brain during different motor imagery (MI) tasks, the authors employed a method of brain-network modeling based on time–frequency cross mutu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4-class (left hand, right hand, feet, and tongue) MI tasks recorded as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electroencephalography data.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brain network revealed by these MI task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top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obser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action level, reaction time, and activated target during 4-class MI tasks. There wa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reaction level between the execution and resting states during different tasks: the reaction level of the left-hand MI task was the greatest, followed by that of the right-hand, feet, and tongue MI tasks. The reaction time required to perform the tasks also differed: during the left-hand and right-hand MI tasks, the brain networks of subjects reacted promptly and strongly, but there was a delay during the feet and tongue MI task.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network topology revealed the target regions of the brain network during different MI processes. In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a new way to explain the neural mechanism behind MI.  相似文献   
7.
首词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度成语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词汇判定法,考察首词频率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度四字成语识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高熟悉度成语的识别规律与多层聚类表征模型的观点比较吻合;(2)构成成语的成份词对成语表征有竞争和干扰作用,高频率成份词相对于低频率成份词,对成语表征的竞争和干扰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是指求职者在简历投递过程中,为提升进入下一轮选拔几率,在简历中表现出虚假信念或信息的行为。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的结构,以及大学生求职群体简历作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果表明:(1)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包含迎合招聘企业、篡改个人信息、粉饰关键词句和提升匹配程度四个因素。(2)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可以预测其简历作假行为。(3)大学生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在其简历投递次数以及简历修改次数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流传于中土的维摩诘王氏说及其眷属做了考察,认为这些说法撰造于南朝齐梁陈时代,它们的流行是佛法通俗教化的结果,与印度佛教传统中以传述圣贤事迹为主的大譬喻经或大因缘经有直接联系,标志着中土维摩诘信仰由士大夫阶层向民间普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 QLQ—C30在中国的试用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0  
引进EORTCQLQ-C30,验证其在中国大陆的应用情况,为中国肿瘤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提供有效和实用的评定工具.运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测查了289名癌症病人,结果显示各分量表中项目与所属量表的相关均高于与其他量表的相关,各分量表间呈中等偏下相关,量表因子结构分析与EORTC结果大体相似,三种方法检验的临床效度均较高.由此得出QLQ-C30各项心理测量学特性均达到要求,临床效度和实用性也比较好,在中国大陆的癌症病人中是可行的、可信的、有效的和敏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