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主观阶层的研究取向高度重视, 突出表现为强调社会阶层概念中的主观阶层成分, 在理论阐述、概念测量、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上都倾向于关注主观阶层。这一取向为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关注问题的视野。但它也造成了部分研究在理论层面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节、在概念层面过于忽视客观阶层、在方法层面过于依赖操纵主观阶层, 以及在问题层面只关注高低二元阶层划分、对现实阶层多样性关注不足等弊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以厘清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预测效应, 在研究设计时对于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进行更细化的区分, 同时可以更多关注于现实中的具体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同音异义词对被试判断句子语义正误的干扰实验,来考查语音信息对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义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被试所受到的同音异义词的干扰较大,而英语水平普通的被试受到的干扰很小。这一结果说明,英语学习者的水平越高,其语音信息的使用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州市2009年7月~2011年1月的发热呼吸道监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比如加强人群分类管理、加快疫苗研制、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重视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以及遵循预防控制原则等。  相似文献   
4.
风险决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是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遇到的未解之谜。主流风险理论认为, 风险决策是一个补偿性的、期望值最大化的过程; 而非主流的风险理论则认为, 风险决策是非补偿性的, 并不遵循期望法则所假设的加权求和等过程。这一谜团为何一直没有得以破解, 或许是因为我们未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近10年来, 我们针对风险决策过程, 借助行为实验、眼动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系统探索风险决策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为回答“风险决策是否遵循补偿性规则”这一问题提供了汇聚性证据。本文依据期望法则所假设的概率函数推导、加权过程、加权求和过程、总分最大化等步骤, 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 以期加深人们对风险决策机制的理解, 并为建立、健全与风险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系统合理化理论认为, 人们会自然地将其所在的社会系统感知为公平合理的, 这一倾向即系统合理化。而系统合理化形成之原因, 一直是该领域理论和研究关注的重点。为此, 研究者先后提出了三种解释思路。认知失调视角认为, 系统合理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想要缓解因系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焦虑。补偿性控制视角认为, 系统合理化源于个体自身控制感的缺乏。社会认知视角则认为人们固有的认知倾向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差异的内归因倾向是造成系统合理化的根源。未来可以考虑在同一个研究中包含来自于不同理论视角的解释变量, 借鉴相近领域的发现探索其他可能存在的系统合理化的形成机制, 探究中国文化特有的系统合理化的来源, 同时对积极的合理化与消极的合理化作出区分,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加强应用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管子·禁藏》云:夫凡人之情, 见利莫能勿就, 见害莫能勿避。“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是规范性决策理论的一基本原则。本研究以金钱作为奖赏或惩罚刺激, 检验人们能否理性地遵循“价值最大化”原则。在实验中, 主试以检查硬币生产年代的数目为由, 让被试逐枚地感受两个金钱序列:10元硬币序列(由20枚五角硬币组成)和10.3元硬币序列(由20枚五角硬币和3枚一角硬币组成),随后评定获得(或损失)各金钱序列的高兴(或不高兴)程度, 并从中选择一金钱序列(与硬币等值的金钱)作为其奖赏(或惩罚)。实验为2 (3枚一角硬币在序列首vs. 3枚一角硬币在序列尾)´2(先检查10元硬币序列vs. 先检查10.3元硬币序列)´2(损失vs. 获得)三因素设计, 每种条件随机分配15名商学院学生被试。结果表明, 被试倾向选择获益少(10元)和损失多(-10.3元)的金钱序列; 且获益大(10.3元)时高兴程度小, 损失小(-10元)时不高兴程度大。这一结果意味着:“聊”并不胜于“无”,反而是“无”胜于“聊”。其中, 伴随着违背价值最大化原则所产生的情感亦有悖逻辑。负性情感的引发一般有其“逻辑正确”的原因(如, 无惠而不乐); 而引发本研究负性情感的原因实属“逻辑错误”(如, 惠多而不乐)。这种不曾被定义而类似于“冤”的情感不仅见于个人,也见于民族、国家间的持续交往,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心理学报》2009,41(8):726-736
为寻求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通用标准, 本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和齐当别抉择模型为例, 探讨了“迫选规则体验法”的适用性。被试为120名大学生, 实验任务为要求被试分别完成自主决策(采用未知规则: 真规则)和规则迫选决策(遵循给定规则: 假规则)任务, 并对决策后的情感和认可程度进行评定。研究发现: (1) 被试在自主决策条件下比在规则迫选条件下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更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更弱; (2) 被试在自主决策与规则迫选决策两种条件下做出的相同决策越多, 该被试对迫选规则更加认可并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越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越弱; (3) 与期望价值理论相比, 齐当别抉择模型可能符合更多决策者的实际决策规则。这些结果表明, 作为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新尝试, 迫选规则体验法可能更有助于回答“决策者实际采用的决策规则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补偿性控制理论指出, 当面临控制感的缺乏时, 个体会表现出一种需求秩序的倾向, 即努力寻求客观世界的秩序, 对于具有秩序性、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物理或抽象事物表现出偏好与需求, 这种表现被称为补偿性控制。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常会引发人们控制感暂时的下降, 补偿性控制理论的视角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系列典型心理反应。如阴谋论信念、谣言传播、道德争论和非理性囤积, 都可以从补偿性控制与秩序需求的角度来加以理解。未来研究可以更多考虑从补偿性控制的角度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众心理反应, 并基于此视角加强理论深化、研究细化和实践干预。  相似文献   
9.
To investigate attentional capture by face’s race, the current study recorded saccade latencies of eye movement measurements in an inhibition of return (IOR) task. Compared to Caucasian (other‐race) faces, Chinese (own‐race) faces elicited longer saccade latency. This phenomenon disappeared when faces were inver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wn‐race faces capture attention automatically with high‐level configur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其中年老化对决策的影响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新关注点。风险决策和模糊决策受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影响的研究显示, 正常老化个体模糊决策能力受损, 但其风险决策能力受老化影响较小; 而病理性老化个体, 以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为例, 在两类决策行为上均表现出损伤; 此外, 脑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在完成决策任务时正常年老化个体纹状体激活模式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 病理性老化个体杏仁核与腹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亦存在异常。未来的研究应同时考察并比较两类决策类型, 结合外周和中枢神经证据, 深入探讨老化对决策行为及神经环路造成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