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庆坤  周雷 《世界哲学》2015,(3):140-146,161
B.威廉斯在其论文《马克洛普罗事件:对永生之厌倦的反思》中认为,永生是没有意义的。威廉斯指出死亡与有死是不同的,若永生则厌倦;只有满足同一性与吸引力两个条件,永生才不会无聊。尽管威廉斯的理论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但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威廉斯的这一理论是深刻而富有洞见的。当然他的理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其同一性条件太严又太宽,但无论如何也不影响永生导致无聊的判断,因为破除对永生的期待,才可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How to promote employees to be proactive behaviourally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he literature because it would benefit organisations in several ways. Drawing on the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model, we proposed a new antecedent,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employees'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contextual role of supervisor need for structure exhibits a cross‐level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at work and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based on interactionism. Data from 241 full‐time employe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45 managers indicated that employee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More importantly, the supervisor need for structure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suggesting that employees would demonstrate greater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especially when the supervisors have a high need for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proactivity, and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al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关于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莫雷 《心理学报》1986,19(2):56-63
本文以汉字为材料,用信号检测法对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汉字从总体上是以形状编码为主,这与 Conrard用英文字母为材料所作实验中得到的短时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的结论不同;同时,各类型汉字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也有差别。上述实验结果支持了关于短时记忆随情境而变换编码策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5.
A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paired comparison data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features of the BTL-model with features of the Unfolding model. The model is metric, mathematically tractable, and has an exact algebraic solution. Since it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allows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t is thought to be more realistic for some choice situations than either the Thurstone model or the BTL-model. No claim is made that the present model will be appropriate for all conceivable choice situations. Rath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fact that it is explicitly falsifiable is a point in its favor.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1 R03 MH19139 01 MSM) and a David Ross (XR) grant of the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RF 2132), both of which are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We also owe thanks to Dr. Terry Cooper, whose careful scrutiny of an earlier draft of this paper allowed u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errors from n to n-1.  相似文献   
6.
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奇  曾琦 《心理科学》1997,20(4):298-302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实验室测验法,从年龄趋势、学习能力、性别差异三方面考察了8~11个月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婴儿的共同注意力在8~11个月间逐步提高,9个月左右出现显著的发展性变化,但1岁以前,该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2)就共同注意而言,婴儿具有从练习经验中学习的可能性,且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8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从练习中受益,而8个月以上的其他三组婴儿在练习后共同注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总体而言,女婴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地高于男婴。  相似文献   
7.
在微机上编制能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DRDS),亮暗类棋盘格和随机点背景三种图形刺激的软件.记录了34例正常人在这三种刺激下的VBP.其结果为:(1)DRDS刺激下的VEPN1波潜伏期为265±25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63.2±18.9%.(2)亮暗类棋盘格刺激下的VEPN1波的潜伏期为190±22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39.2±19.6%.(3)随机点背景刺激下的VEP波则为一些杂乱的小波.结果提示:动态RDS刺激下的VEP除在潜伏期方面具有特异性外,并在谐波的能量分布上也具有特异性,且客观性更强.根据这些特征有助于对立体视觉功能进行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人格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垒 《心理学报》1998,31(4):409-417
为了动态化地分析人格的结构。研究一采用个体性自由命名描述法考察人格的动态内容。150名大学生分别用10个词描述实际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词频统计反映了不同自我的内容特点。研究二采用常模化限定性描述法考察人格的结构特点,用研究珠高频词制成实际、理想、应该的自我词表。200名大学生用7点量表分别评定各词表中的每个词适合描述相应的自我的程度。结果表明,实际的自我有5个因素,解释47.1%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成人脑涨落图年龄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昌  李德明  梅磊 《心理学报》1996,29(3):307-314
该工作研究了120名20-79岁正常成人脑涨落图的年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从20岁到50岁,S系谱线活动向低频方向集中,60岁后谱线又向高频方向有所移动;(2)部分谐振系的随龄变化表现明显,其中以S17系变化最为敏感;(3)脑区间相干活动和各脑区的连频活动随年龄增强,脑能量分布的有序性逐渐破坏;(4)增龄性变化主要反映在优势脑区(左前脑)和优势脑轴(左前/右后脑)上,与脑高级机能活动密切相关的左前脑的退行性变化最为明显。上述结果反映了脑功能的减退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采用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方法和慢性微电极记录技术。条件反射实验在9只兔上进行,海马自发放电的实验在22只兔上进行。在9次实验中,30μg的东莨菪碱注入一侧脑室后,条件反射均受到抑制,而吃食则不受影响。注射剂量为45μg时,注射后3—5分,条件反射完全消失,而吃食行为在了次实验中不受影响,在2次实验中稍有减弱,注射后20分钟左右条件反射开始恢复;侧脑室注射40μg的东莨菪碱后,海马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无明显改变。文中并对抗胆碱药作用于海马抑制条件反射的可能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