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平 《学海》2007,(2):107-113
清朝末年,随着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流转,报人对报刊的社会角色和功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始曰“耳目”、“喉舌”,继之言“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再则称“政监”与“向导”,愈转愈进,愈转愈激。由于立意于作为“政监”和“向导”,报刊特重“主观”之“言论”,遂由“代言”而逐渐转向“灌输”,甚至直接“制造舆论”。因此,尽管报人与报刊仍以代表“公意”、“公益”而自期,但主观之“言论”究竟在多大程度表达了“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而于“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贡献,不免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2.
Recently, cross-cultural facial-expression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nd a standardised facial-expression material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help researchers compare and demonstrate the results of other studies. We developed a facial-expression database of Chinese Han, Hui and Tibetan ethnicities. In this study, six basic human facial expressions (and one neutral expression) were collected from 200 Han, 220 Hui and 210 Tibetan participants who lived in these regions. Four experts on each ethnicity evaluated the facial-expression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s, and only those achieving inter-rater agreement were retained. Subsequently, 240 raters evaluated these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seven emotions and rated the intensity of the expressions. Consequently, 2980 images were included in the database, including 930 images of Han individuals, 962 images of Hui individuals and 1088 images of Tibetan individuals. In conclusion, the facial-expression database of Chinese Han, Hui and Tibetan people was representative and reliable with a recognition rate of over 60%, making it well-suited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emotions.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化景观观赏性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取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绿地绿化景观样本,编制测评量表对其观赏性进行评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鉴别该量表的测评维度并基于理论推断和经验归纳确定评价指标,包括整体美感、正性情绪、色彩知觉、形态知觉、负性感受.12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对景观样本的评价结果表明.高观赏性组的景观与低观赏性组的景观相比,前者的整体美感、正性情绪、形态知觉、色彩知觉维度评价指标及其所含测项的评分均高于后者,彼此差异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水平,而负性感受维度评价指标评分则是后者极显著地高于前者,而且其测项评分也显著高于前者.本研究编制的量表能够对城市绿化景观观赏性进行有效测评.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期间,卫礼贤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积极评价:他大量译介中国经典,在德国起到了拓荒的作用;他的灵活阐释,拓展了儒学的接受群体;他的"中国"立场,让西方封闭的话语场内多了"他者"的声音。卫礼贤复活作为道德宗师的孔子形象,彰显儒家对道德责任的坚守,令人信服地从西方视角确证了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他的"跨界"阐释让他得以克服专业局限,为上世纪初的中西文化对话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睡眠不足会对人的认知、情感和人际交互产生诸多影响。这种影响在社会情绪层面表现为个体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减少,易激惹性与愤怒情绪的增加;在社会行为层面则表现为亲社会行为的减少和攻击行为的增加。在睡眠不足状态下,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功能连接的减弱可能是这些变化的潜在机制。未来应结合生态效度较高的睡眠操作手段,系统考察睡眠不足如何导致各种高级社会情绪的改变,以及这些社会情绪的变化如何导致社会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健将级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上海市31名(其中男17名,女14名)年龄在19—29岁的健将级运动员,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篮球、手球、棒球、技巧、射箭、跳高、撑杆跳高、跳远、标枪、中长跑、短跑和十项全能等。为了揭示他们的智商(IQ)和智力结构,我们运用了我国修订的韦克斯勒成人量表对他们逐个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表明:(1)所测健将级运动页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的平均值都在105—110之间,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2)智商值达到120以上的运动员,他们的技能水平也相应地较高,特别是十项全能、技巧和篮球运动员;(3)健将级运动员的智力结构是全面和完好的。  相似文献   
7.
The altruistic orientation and moral judgment of 811 Chinese subjects were studied. Three hypotheses were examined: (1) The altruistic orientation of an actor at any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is larger to a recipient of closer relationship in any situation; (2) an actor at a higher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would be more willing to sacrifice their life for any recipient than an actor at a lower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3) an actor at a higher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would be less willing to: (a) Give up rescuing a stranger and turn to rescue close relatives or best friends; or (b) help close relatives or best friends by covering up their crime than an actor at a lower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upported clearly the aforementioned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研究儿童理解不精确量词的经验方法,初步探讨了四岁至十岁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结果提示:儿童对两个数量词的理解与实验给出的论域(数量范围)关系密切;数量词“几个”比“很多”较早被年幼儿童所理解。其发展特点:四岁至十岁儿童在[0,10],[0,20]范围上,均能较好理解“几个”;六岁以上儿童只能在[0,10]的范围上理解“很多”的词义;四岁儿童则表现出把“很多”与“全部”混同。  相似文献   
9.
主观轮廓与明度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华 《心理学报》1989,22(3):8-14
本实验以被试的反应时为指标,用速示器呈现实验刺激,通过系统改变诱导区域的面积和反射率对主观轮廓知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观轮廓图形诱导面积的减小和诱导部分反射率的增加,明度对比减弱,被试的反应时增加,并且各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诱导部分的面积和反射率都以明度对比为中介引起了主观轮廓知觉的系统改变。这说明视觉系统中侧抑制引起的明度对比在主观轮廓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方富熹  方格 《心理学报》1986,19(2):47-55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突出类的共同知觉属性以及指导语上对总类的强调、计数活动等能促进学前儿童解决类包含任务;如简化任务要求,仅提供熟悉的有限刺激物让儿童分类,即使3,4岁儿童也能按一定的类别标准分类,从而表现出初步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