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73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4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an early study i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Rekers and Lovaas (1974) evaluated the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Deviant Sex-role Behaviors in a Male Child. They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rei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to target non-gender-conforming behaviors of a 5-year-old male child. This study was considered by some to be controversial and concerning, even near the time of publication (Nordyke et al. 1977; Winkler, 1977). The concerns focused on the ethicality of selecting non-gender-conforming behavior as a target response and the use of punishment for this type of response, particularly at the behest of parents when the young child was not seemingly distressed. The study has subsequently been used as empirical support for conversion therapy creating concerns about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and harm to the LGBTQ+ community. This editorial reviews the concerns originally presented by Nordyke et al. (1977) and Winkler (1977) and issues an offic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about the various harms that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
Findings on the effect of power on corruption are mixed. To make sense of these mixed results, thre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tatus on this effect. In Study 1, corrupt intent was measured using a corruption scenario that contained manipulations of power and status. In Study 2, corrupt behaviour was measured in a corruption game that contained manipulations of power and status. Study 3 was conducted in real organisational settings, and aimed to expand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Studies 1 and 2. The results of all three studie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power was moderated by status. Specifically, power increased corruption when status was low, whereas this effect disappeared when status was high. The implications of reducing the facilitating effect of power on corruption by considering stat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erarch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4.
睡眠不足会对人的认知、情感和人际交互产生诸多影响。这种影响在社会情绪层面表现为个体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减少,易激惹性与愤怒情绪的增加;在社会行为层面则表现为亲社会行为的减少和攻击行为的增加。在睡眠不足状态下,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功能连接的减弱可能是这些变化的潜在机制。未来应结合生态效度较高的睡眠操作手段,系统考察睡眠不足如何导致各种高级社会情绪的改变,以及这些社会情绪的变化如何导致社会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6.
生理心理研究中的脑生物电方法及其微机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思陆 《心理学报》1988,21(1):60-66
本主讨论了生理心理研究中脑生物电方法学上的有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编制了一个实用的脑生物电信号微机处理系统PSBSB。它主要适用于生理心理或神经生理实验室的脑自发电位或诱发电位(尤其事件相关电位)的分析处理,也可以发展成常规的检查系统。它不仅纳入了该领域中的主要方法,而且,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吞吐能力都比较强,特别是,它在二次处理能力,功能的灵活性和可发展性,硬件的可扩充性,以及易普及性等方面,有更大的优越性,更能适应于生理心理实验研究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徐鸿 《心理学报》1988,21(1):79-86
本文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对孔子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和整理。全文分认识心理学思想、情感心理学思想、意志心理学思想和个性心理学思想四大部分。试图较为系统地探究孔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8.
大鼠作业成绩与脑内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穿梭式电击回避反应法和脑啡肽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比较了大鼠作业成绩与脑内壳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含量的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作业成绩不良组纹状体内LEK含量显著高于成绩优良组和对照组,并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由于在实验中接受电击的次数或电击总量不同造成的。这一结果提示,内源性亮氨酸脑啡肽可能参与记忆获得的调制。  相似文献   
9.
柴文袖  王承武 《心理学报》1988,21(2):105-113
在跳台上,用自制“全圆弹性跳台开关”和记时器对国家体操少年优秀选手17人和儿童体操初学者20人的复制跳跃腾时的准确性、左右转体的均称性、复制腾时的迁移与干扰、运动节奏、快转90°和慢转90°的腾时时距和角度误差进行测定,根据公式: 慢转体腾时-快转体腾时(即时距)×(1-角误均数/100)=时空指数,求得每位被试的“时空指数”。以探讨体操运动员自我时机控制能力的某些因素中,哪些是潜在的,哪些是习得的,二者又如何协同发展。明确它,以便帮助运动员养成与发展自我时机控制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塞辅音和声调知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两个实验以合成的汉语普通话CV音节作刺激,研究了塞辅音与声调之间在知觉上的相互作用问题。主要结果是:(1)塞辅音的发音方式影响声调的知觉,不送气音使听者在辨别声调时倾向于基频曲线起点高的声调反应;(2)音节的声调也影响对塞音发音方式的判断,在一、四声音节里,听者倾向于将塞辅音听成不送气音,在二、三声音节里,听成送气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