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一氧化氮(NO)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性和神经毒性双重效应,这取决于NO的来源.并且NO与谷氨酸及内皮素(ET)相互作用.应用哲学观点深入研究NO的作用机制对于探讨HIE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应激会增强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但急性应激是增强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还是损害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急性应激对威胁刺激注意偏向影响的认知机制。在进行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后, 应激组个体的状态焦虑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在注意偏向中, 应激组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比控制组更慢, 应激组和控制组在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上无显著差异。ERP结果上, 威胁刺激诱发应激组比控制组产生了更负的SPCN, 在N2pc上没有显著差异。应激组和控制组皮质醇增量的差异和N2pc、SPCN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 急性应激增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因为其损害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 这可能是因为急性应激损害了与注意解除相关的额-顶网络的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通常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主观判断, 自信心作为其指标之一, 对个体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信心指标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常见的任务类型涉及基础和高级心理加工过程, 此外, 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逐渐向基于计算模型的探索性参数变化。最后, 自信心的神经生理研究发现了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和后顶叶皮层的重要性。今后应注重探索可能的预测参数和模型, 优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沙盘游戏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在临床实践方面呈逐渐深化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以箱庭特征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考察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诊断评估研究,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控制感剥夺会阻碍工作记忆中的转换功能,但对工作记忆中刷新功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据此,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控制感剥夺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基线水平,无论是通过行为无助任务(实验1)还是通过信息无助任务(实验2)操纵的稳定控制感剥夺均未阻碍随后的刷新任务;但在不稳定控制感剥夺的条件下(实验2),刷新任务的成绩显著降低。这表明,控制感剥夺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依赖于对其操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揭示歧视知觉对初中生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研究1采用问卷法对75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 运用潜变量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的纵向预测关系; 研究2采用动态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考察歧视知觉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以及群体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T1合作倾向可负向预测T2歧视知觉, T2歧视知觉可负向预测T3合作倾向; (2)在公共物品困境前三轮投资比和贡献率上, 歧视知觉和群体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 而在后三轮仅发现歧视知觉在投资比和贡献率上的主效应, 以及群体类型在贡献率上的主效应。以上结果表明, 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存在纵向螺旋式影响; 歧视知觉对前期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群体类型的调节, 但随着互动时间延长, 该调节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 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 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研究者基于在线行为数据、便携式设备数据等开展主要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探索研究, 旨在实现更高的预测准确率, 但是测评结果的可解释性等指标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需要强调心理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介入, 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加强信效度检验, 这对于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