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测验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艳红  朱滢 《心理科学》1997,20(3):217-221
本文以96个中国汉字为材料,使用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测验方法,对20名被试进行6组分测验和最后所有汉字的总测验。发现自由回忆分测验中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总测验出现负近因现象;线索回忆分测验也表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最后的总测验没有出现负近因现象。上述结果验证了Bjork和Whitten(1974)提出的顺序或情景理论。  相似文献   
2.
邓昕才  何山  吕萍  周星  叶一娇  孟洪林  孔雨柔 《心理学报》2021,53(10):1146-1160
以往研究证实了职场排斥会对员工组织内诸多方面产生危害, 然而关于职场排斥向组织外部特别是家庭领域的溢出效应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溢出效应和具体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有显著正向作用, 对家庭满意度有显著负向作用; (2)工作压力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关系; (3)员工归属需求调节了职场排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同时调节了工作压力在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家庭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4)员工工作家庭区隔偏好调节了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作用, 并且调节了职场排斥通过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具体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词语的具体性对概念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成绩的影响,检验加工说对概念变量的预测,并对双重编码理论进行评析。实验一通过操纵词频变量发现,在低频词的再认中有具体性效应,但偏好测验中没有产生具体性效应。实验二使用低频词发现,词语联想和词语线索回忆中都有具体性效应。实验三通过操纵编码任务,在偏好测验中又获得了具体性效应。总体的实验结果既不完全符合加工说,也给双重编码理论带来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知识获得过程是从情景记忆向语义记忆转化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洁  吴艳红  王金凤  朱滢 《心理科学》2003,26(5):784-789
本研究探讨中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针对2001—2002年度上学期教学内容,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两次测验。对于每道选择题,学生首先选择正确答案,然后指出记忆的意识状态:记住的、知道的、猜测的。结果发现,学生记忆意识类型的转变(由记住向知道)取决于课程类型、保持时间和学生等级。对于不同课程,学生占优势的意识类型不同,自然学科知道的反应占优势,社会学科记住的反应占优势;优等生知道的反应多于其他学生;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中学生的意识类型发生了由记住向知道的转变,这表明知识掌握过程中,中学生的知识表征发生了由情景记忆向语义记忆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抽取了7所高校的1983名新生,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四次追踪测试。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分别考察了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和抑郁的变化轨迹,并就两者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主观社会地位呈阶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和第一阶段的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2)抑郁呈二次方增长,其起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3)入学后主观社会地位的下滑速度能有效预测新生抑郁水平的上升速度。研究基于情绪压制理论,对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的大量应用,农业生产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积极情绪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武汉某高校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统计推断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当前科研中最常用的经典统计方法——零假设检验(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 NHST)却因难以理解而被部分研究者误用或滥用。有研究者提出使用贝叶斯因子(Bayes factor)作为一种替代和(或)补充的统计方法。贝叶斯因子是贝叶斯统计中用来进行模型比较和假设检验的重要方法, 其可以解读为对零假设H0或者备择假设H1的支持程度。其与NHST相比有如下优势:同时考虑H0H1并可以用来支持H0、不“严重”地倾向于反对H0、可以监控证据强度的变化以及不受抽样计划的影响。目前, 贝叶斯因子能够很便捷地通过开放的统计软件JASP实现, 本文以贝叶斯t检验进行示范。贝叶斯因子的使用对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先验分布选择的合理性以及保持数据分析过程的透明与公开。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的本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良心是人自身反对自身的斗争,道德的产生意味着人自身的本能等感性力量得不到发展。良心的存在与维持,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力量的存在。弗洛伊德的超我是他律的内化这一道德模式的理想类型,是对此类道德模式的一种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轴心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希望以道德化政治,实现天下有道。他提出士人修养的“浩然之气”,在士人与君主的关系上主张“道高于君”,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则倡导“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在此基础上,孟子推出了四种士人典范。而在孟子这些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乃是对德性的张扬,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他明显偏重于前者,这是孟子关于士人精神的特色所在。在孟子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信仰和勇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孟子是一位信仰道德的“宗教家”,而不是一位代表智性的“学问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