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云龙  刘源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589-1603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重要的非认知因素。通常认为动机对学习是有利的,但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动机都是有益的,这提醒研究人员有必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动机类型。现有研究一致表明内部动机对学业成就具有积极且长期稳定的效应,而外部动机的效应尚存在争议。具体而言,有研究者认为外部动机对学业成就是有害的,但部分研究发现外部动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争议,本研究梳理了“动机连续体”这一概念,从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阐释。首先,从大理论的角度整合了动机的相关理论,以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连续体为基础,引出相关理论,如兴趣理论、目标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强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动机连续体中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动机。 其次,从动机的结构及其如何影响结果变量这一角度对上述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总结,主要存在四个观点。传统的争论集中在单维结构和多维结构之间。单维结构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相互对立的,即内部动机会促进绩效,而外部动机会降低绩效。多维结构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能够相互累加,都能促进绩效。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更复杂的结构来整合上述观点。譬如半辐射结构使用全局因子来表示动机的整体水平,同时允许特定因子表示具体动机类型。这种半辐射结构借用了双因子模型,提取了一个“自我决定因子”,同时允许每种特定动机类型具有自身独特的影响。此外,乘积模型表明这两种动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外部动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会因个体内部动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了关于动机连续体的不同理论之间的优缺点,回顾了动机结构的不同假设及其应用。在不同学科中对动机的测量方式、动机对不同结果变量的不同影响以及动机的跨文化研究等问题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动机结构和效应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人员将不同的理论应用于适当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2.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when low‐status group members are aware that their in‐group is stereotyped as dependent by a specific out‐group (i.e. a dependency meta‐stereotype is salient), they are reluctant to seek help from the high‐status out‐group to avoid confirming the negative meta‐stereotype.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low‐status group members would seek more help in the context of a salient dependency meta‐stereotype when there is low (vs. high) group boundary permeability. Therefore, we conducted two experiments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ermeability on meta‐stereotype confirmation with a real group. In study 1, we manipulated the salience of the dependency meta‐stereotype, measured participants' perceived permeability and examined their help‐seeking behaviour in a real‐world task. Participants who perceived low permeability sought more help when the meta‐stereotype was salient (vs. not salient), whereas participants who perceived high permeability sought the same amount of help across conditions. In study 2, we manipulated the permeability levels and measured the dependency meta‐stereotype. Participants who endorsed a high‐dependency meta‐stereotype sought more help than participants who endorsed a low‐dependency meta‐stereotype; this effect was particularly strong in the low‐permeability condi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social mobility and intergroup help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控力的中介效应和不良同伴交往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对1263名青少年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关系网络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同伴群体特征问卷、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2)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的间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交往较多的不良同伴使低自控力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增多。因此,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堕胎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见于史书记载的堕胎行为从汉代就开始了,并且形成三种堕胎技术。唐宋以后,由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堕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普遍化倾向,导致堕胎的公开化和职业化。但由于传统重生育、反堕胎观念的存在,堕胎技术一直受到歧视,得不到完善,人们为此付出了长期的血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焦虑有深刻而系统的论述。但受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影响,其焦虑理论仍然存在可修正之处。  相似文献   
6.
阶层线性模型是处理阶层结构数据的高级统计方法, 项目反应理论是精确测量被试能力的现代测量理论。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将阶层线性模型和项目反应理论相结合, 将项目反应模型嵌套在阶层线性模型内, 实现了项目参数和不同水平能力参数的估计, 对回归系数和误差项变异的估计也更加精确。作者概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并从项目功能差异、测验等值、学校效能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应用, 总结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的价值, 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已经开始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组织工程骨在治疗牙槽骨缺损,上颌骨及下颌骨缺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颌面骨缺损的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同时也存在技术方面的不足和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意向是指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个人背景、人格特质和外界环境等都会影响创业意向。计划行为理论和创业事件模型是公认的两个创业意向理论框架。目前将创业意向作为因变量是主流研究, 而作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则是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测验安全控制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实际应用中曾经受到了测验安全问题质疑。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种研究思路提出了测验安全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项目的最大曝光率,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出来的方法有SH法、项目合格方法、多重最大曝光率法等; 二是改进选题策略,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的方法主要是 分层法及其变式。此外, 近年来出现了测验安全控制方法之间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本文从均方误差、项目曝光率、题库利用率等指标论述了测验安全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并概述了这些测验安全控制方法的研究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是否能被确认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目前的争议来自三个方面:概念上难以明确IGD与正常游戏行为,其他精神障碍之间的差异, 且上瘾对象仅为网络游戏或包含线下游戏并不明确; 鉴定标准上DSM-5总结的9条标准没能刻画IGD的本质特征, 现行的18种诊断工具在内容,诊断阈限等方面参差不齐; 研究方法上缺乏理论支撑, 过分依赖问卷数据, 忽视电子游戏的积极作用.争议内容体现出研究者对网络游戏行为本身缺乏理解, 因此难以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游戏行为.未来研究应考虑回退到对网络游戏行为的研究, 对网络游戏类型特点,影响网络游戏行为的各因素以及电子游戏的积极贡献做深入探讨, 以达到从本质上明确网络游戏成瘾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