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飞雪迎春 毛主席路居馆在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经过山西,奔赴河北西柏坡途中,于4月9日路居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方丈院一进三院,毛主席住里院北屋东阁,周恩来同志住同院东屋北阁,任弼时同志住同院西屋北阁。4月10日上午,参观五台山中心区的寺庙。下午,毛主席一行绕石咀镇,登长城岭,下龙泉关,经陈南庄,前往西柏坡。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考察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家庭冲突是否通过职业倦怠增加中小学教师抑郁水平,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调节该中介作用。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调查,完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发现:(1)大多教师疫情前后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的状况变化不大,少数教师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状况变差或好转;(2)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三者均与心理弹性负相关;(3)控制额外变量后,职业倦怠是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状态更好、更差以及与疫情前后没有差别的教师中均成立;(4)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好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差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因此,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可减少中小学教师抑郁,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人际信任渗透在社会交互的各个方面, 是促进和维持合作的重要基石。以往研究者借助信任博弈范式, 主要探讨了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生物基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的数据分析中, 深入挖掘人际信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将计算模型与神经影像技术结合, 加深对信任行为背后脑机制的理解。目前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范式中的研究主要针对“信任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科学问题, 未来要进一步发展计算模型方法, 结合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应用于精神疾病人群中, 以深入理解正常和异常信任形成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玉杰  高扬  周欣悦 《心理学报》2020,52(7):909-920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天气状况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1通过重新分析Cohn, Maréchal, Tannenbaum和Zünd (2019)在全球范围内对诚信行为的研究数据, 发现了天气状况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 研究2通过准实验的研究方法, 在3所高校进行了丢钱包的实验并记录当天天气和空气污染状况。两项研究共同表明:(1)在非晴朗的天气下, 人们会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2)空气污染越严重, 人们越有可能出现不诚信的 行为。  相似文献   
5.
高娟  王鹏  王晓田  孙倩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0,52(5):633-644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量从“能力”角度来探讨个体早期数学发展的研究仅专注于儿童早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忽略了可能与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相关的方面。近年来, 数学认知发展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自发数量聚焦(Spontaneous focusing on numerosity, SFON), 即个体对环境中数量相关信息自发注意的认知倾向。SFON被视为其他数学聚焦倾向概念的基础, 但与自发数字聚焦(SAN)、自发阿拉伯数字聚焦(SFONS)和自发数量关系聚焦(SFOR)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明晰。作为数学表现的领域特异预测因子, 个体SFON的发展轨迹和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所在。未来可从数学动机、数学焦虑等角度进一步探讨SFON的作用机制, 改良与创新SFON测量工具, 同时需深入推进家庭和学校场合的SFON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7.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 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 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 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藏语母语者在不同语境中阅读汉语句子时,字形、语音信息在词汇识别中分别发挥的作用以及词频效应。结果发现:(1)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字形和语音共同作用;(2)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音作用显著;(3)词频效应出现在高限制性语境的晚期,以及低限制性语境的中期和晚期。该结果表明,在藏语母语者阅读汉语的过程中,句子语境影响词汇识别过程中字形、语音的作用及作用的时间进程,藏语母语者汉语词汇识别符合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9.
临床证据发现空间忽视症病人对于近处和远处空间内的注意加工存在差异,表现为空间忽视只发生于近处空间或只发生于远处空间,提示近处空间与远处空间在脑内可能是分别表征的。对健康成人的研究也发现了与之类似的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注意的分离现象,即在近处空间表现出左偏的伪忽视现象,在远处空间表现出左偏减弱或者右偏的趋势。本文综述了远、近空间内注意加工分离的实验证据以及采用线段二分任务这一主要的研究范式相关的实验结果,并且着重指出了远、近空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动态可变的研究证据。最后,指出了将来的研究需要深入考察空间参照系统在远、近空间知觉中的作用,以及关注社会交互情境下的远、近空间距离认知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与相应的结果存在一致性的一种认知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控制感剥夺之后,人会产生不适症状(如习得性无助和抑郁)。例如,长期剥夺控制感会引起习得性无助,甚至导致抑郁。影响控制感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个性气质、生理基础,甚至可能受到基因的调控作用。深入理解控制感剥夺背后的心理机制能增进对人们自身心理特点的了解,有助于预防或干预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