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数概念的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文合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52-59
儿童是怎样获得数概念的?人类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是怎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化的?动物是否有对数概念的理解能力?如果有,又是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所有这些疑问,都归结于一点:数概念是怎样发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沿着三条道路去探索: ①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研究婴儿对数概念的掌握②从人类种族进化的角度,研究原始部落和一些落后民族的数概念发展水平③从种系发展的角度,研究动物对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2.
斯—欧氏非言语智力测验是Snijders-Oomen1965年发表的智力测验。它具有施测过程不受言语知识的限制等优越性。我们于1995年着手斯—欧氏非言语智力测验在中国的修订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选取了6岁组、11岁组、14岁组三个年龄段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和河北的被试进行预测。施测总人数为334人。通过对SON—R测验在我国施测所得数据资料的分析,证明该测验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和效标关联效度。同时,我们也发现少量题目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不适于中国的儿童。并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必要的更换或调整。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训练三只恒河猴在多个非概念性和多种概念性的符号线索指令下,对同时呈现的从2到7三个数目刺激的多少概念进行高次抽象判断。一只被试猴学会了在三种符号线索交替指令下能对多、中、少作出正确的选择判断,出色完成全部程序的13个训练课题,其他两只猴成绩差些。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恒河猴具有抽象的数多少概念。实验还表明恒河猴能对中间数值作出正确判断,说明动物具有客观对象量值的序列概念。实验中符号线索实际上是语汇性符号,具有指代意义,在这种抽象符号指令下的数多少概念判断是更高层次的抽象判断。  相似文献   
4.
林国彬  龚文合 《心理学报》1992,25(2):95-100
本实验训练恒河猴对两组其和不超过8的刺激实体(卡片上的黑色圆点)进行相加,再与第三组刺激实体进行数多少的比较判断。实验共有9个训练程序,课题逐次由易到难,刺激的数目也由少到多。有一只恒河猴达到了全部9个程序的训练标准。证明恒河猴的确具有学会把两个数进行相加的能力。这种相加不可能是数数的结果,极可能是在知觉上将它们融合或接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