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后,对508名灾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结合他们对地震前状况的回忆,考察其地震后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与回忆得到的地震前感受相比,地震后灾区教师体验到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降低。(2)极重灾区教师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降低程度大于重灾区和轻灾区教师。(3)教师遭受的客观损失严重程度能显著预测其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降低;而创伤后身心症状在其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即创伤事件引发教师创伤后身心症状,而这些症状日趋严重,使其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增加、主观幸福感降低。  相似文献   
2.
张博  黎坚  徐楚  李一茗 《心理学报》2014,46(12):1823-1834
以北京市某中学和某小学11~14岁之间294名学生为被试, 其中超常儿童131人, 普通儿童163人。采用推箱子任务, 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数据, 从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三个维度来考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问题解决能力的三个维度上均优于普通儿童, 两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模式不一致:超常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快后慢, 快速发展期在11~12岁半之间; 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慢后快, 快速发展期在12岁半~14岁之间。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差异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黎坚  唐云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8,31(3):748-751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的动态的调节活动.该文界定了元认知调节的六个基本过程,总结了常见的研究范式,并着重探讨了元认知调节领域一般性的研究结果.大多数结果支持元认知调节的领域一般性;但随着认知任务带来的心理负荷程度不同,元认知调节活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领域特殊性.研究者提出,通过比较元认知调节过程在不同领域的变化或发展趋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元认知调节的领域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使用多元概化理论对由7名评委和34名考生组成的结构化面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面试设置的5个维度中,仪表举止维度与其它4个维度之间的协方差相对较小;2.各个维度的概化系数都在0.69以上,其中,概化系数最小的是仪表举止维度,最大的是口语表达维度;3.通过增加评委人数可以提高面试信度,但增幅递减.  相似文献   
5.
在爱情关系中, 如何付出和索取才对自身和关系发展有利, 这是爱情关系双方和心理学家都想知道的问题。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 情侣之间的付出和索取可以被称之为爱情交换, 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它的基本心理过程。近年来, 心理学家提出新的理论, 用以解释爱情交换的复杂的心理机制。他们的观点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所有这些理论和研究结果, 为论述爱情交换的基本原则、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证据。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爱情交换过程中情感的作用, 以及自动化过程和有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监测关注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是重要的高级认知过程。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是元认知监测的一种重要形式。该研究同时采用人脸-姓氏记忆新任务与经典词对记忆任务,比较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在两者中的差异。结果发现:人脸-姓氏记忆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在相对准确性、绝对准确性和总体判断准确性上均显著高于词对记忆。结果表明:当任务本身的社会适应意义更强时,个体对认知水平的监测更加准确,提示元认知监测技能不仅受到个体自身学习和发展的影响,还可能与人类的长期进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认知操作背景下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坚  张厚粲 《心理学报》2006,38(3):342-348
利用认知任务为载体,对在线元认知调节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在线元认知调节的跨任务一致性和规则特异性。实验采用字母记忆与跟踪击键两种任务作为在线元认知调节的载体,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线索”,观测个体在任务作业上的“成绩”(字母作业任务)或“成绩提高量”(跟踪击键任务),以此作为评价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指标。结果发现,随着认知任务中潜在规律线索数量的增加,被试能够通过在线元认知调节过程提高其认知作业水平;被试通过认知任务与追述报告分别反映的在线元认知调节水平具有一致性;在线元认知调节一方面具有跨任务情境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具有规则发现的差异性。因此,基于认知操作为背景的元认知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孙鑫  黎坚  符植煜 《心理学报》2018,50(7):761-770
以360名初中生为被试, 使用推箱子游戏, 结合游戏日志文件(log-file)和机器学习技术预测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成绩。预测变量是从推箱子的过程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特征指标, 结果变量是瑞文推理测验成绩和数学成绩, 且均以25%为高低分组的临界值转换为二分变量。结果发现, 训练的模型预测推理能力最高能获得76.11%的查准率、65.72%的精确率、63.10%的查全率以及65.01%的F1得分; 预测数学成绩最高能获得83.07%的查准率、73.70%的精确率、73.33%的查全率以及75.57%的F1得分。研究结果说明, 机器学习建立的区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利用log-file所记录的游戏过程数据可以对个体的能力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9.
黎坚  李一茗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12,35(5):1190-1195
离线元认知调节指脱离具体任务情境后,个体在整体层面对自身活动的规划、管理、归纳反省并重新评价的过程。与在线元认知调节相结合,可以使元认知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得到更加完整有力地发挥。本研究探索了离线元认知调节的测量学结构,开发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并且在职业测评领域通过实践检验。研究一编制离线调节量表,对离线元认知调节结构进行探索,得到全局规划、洞察力和整合概化三个维度;研究二对工具的效度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层次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公司中层领导与普通员工在离线调节水平上存在差异,验证了该工具的实证效度。研究结果证明离线调节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品质,可以应用于相关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初中生和家长进行访谈,随后设计三份问卷,先后调查了心理学研究生、初中生及其家长对亲子信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初中生亲子信任问卷。初测回收到184份子女信任问卷和169份父母信任问卷,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项目修订。再测回收到495份子女信任问卷,336份父亲信任问卷和358份母亲信任问卷。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子女信任包含可依赖性、分享心事和诚实守信三个因素,父亲信任包含诚实守纪、自立、自制和尊重隐私四个因素,母亲信任则包含诚实守纪、自立、自制、怀疑性和尊重隐私五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亲子信任问卷的构想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亲子信任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标关联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