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情绪的ERP相关成分与心境障碍的ERP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是研究情绪问题的有力手段。实验对象包括正常被试以及心境障碍的病人。可从视觉或/和听觉通道给予情绪刺激材料,观测N2、P3和N400等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情绪可增强被试对情绪事件的注意强度,尤其是新异的情绪内容较易得到识别。在正常被试中,情绪词相较中性词能引起较大的新旧效应,抑郁症患者的新旧效应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但其再认成绩也能被情绪内容提高。在研究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时,观测到内侧额叶负波(MFN)。ERP研究表明,情绪活动也存在大脑功能偏侧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2,35(2):436-440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是疼痛体验的主要成分,二者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疼痛共情是痛觉"共鸣"的情绪反应,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围绕疼痛的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展开。疼痛共情的情感成分的相关脑区主要有前扣带皮层和脑岛等脑区,与自身疼痛时相比,它们的激活位点及所处的神经网络存在差异;疼痛共情的感觉成分主要与初级感觉皮层以及一些其它的躯体感觉皮层有关,对它们的激活情况的研究受技术手段和实验范式的影响较大。未来的研究应从技术手段、分析方法及实验操作上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芬  黄宇霞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35-1644
正念是源于东方禅修的一种有意识、非评判的对当前状态进行注意的方法, 也是一种意识状态或心理过程。其早期研究侧重于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等临床功效, 近年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各种作用机制。在心理机制上, 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 注意、记忆和情绪的改善有关。在脑机制上, 它不仅与额区θ波和枕区γ波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变化有关还与前额叶、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功能激活和结构改变有关。最后, 文章指出了目前正念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土化情绪声音库的编制和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情绪研究提供一套本土量化的声音刺激材料,在大量收集各种声音刺激的基础上精选出453个声音,并征集50名大学生对声音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了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结果表明男女生对部分声音的情绪感受有所不同;聚类分析可将声音聚为6类,大致可引发愉快、悲伤、恐惧、厌恶等情绪,提示可以同时从情绪维度和情绪类型两种途径研究情绪问题,两者结果也有相互比较的可能性;本情绪声音库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 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 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 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7.
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 ERP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宇霞  罗跃嘉 《心理学报》2009,41(9):822-831
文献广泛报道负性情绪刺激在心理加工上占据优势地位, 而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并未发现正、负性刺激在加工上的差异。不同实验中注意资源量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有研究提示, 在注意资源十分匮乏时, 机体无法区别对待正性和负性刺激, 那么在注意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负性刺激是否一定优先得到加工?当前研究以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 运用线索化范式操纵注意资源, 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各情绪刺激引起的ERP波幅的差别。结果发现, 有效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正确率高于无效提示下的情况, P1、N1、P2和N2成分的波幅也在两个注意水平间出现差异, 当注意资源相对充足时, 正性与负性刺激引起的LPC波幅无显著差异, 而当注意资源相对短缺时, 负性条件引起较大的LPC波幅。这一研究表明, 情绪加工受到注意因素调节, 负性刺激在资源紧张时可以得到优先加工, 而当资源充足时, 机体可以调节资源分配而使正性刺激也得到充分加工。  相似文献   
8.
行为抑制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功能。考察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 将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适应环境, 特别是如何在情绪情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使用脑成像技术考察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研究发现, 在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前额叶抑制控制系统和边缘结构情绪加工系统, 而且涉及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即情绪加工与行为抑制加工的整合。腹外侧前额皮层、背外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杏仁核、脑岛等脑区在情绪加工与行为抑制加工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情绪整合到行为抑制加工中的时间进程还不清楚。今后的研究应着眼于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时间进程、神经网络、个体差异的影响以及改进研究范式等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