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凤想 《天风》2008,(20):47-47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刺的人,有人会给我们穿小鞋。如果我们把挑刺的人、给我们穿小鞋的人当作仇敌,而这些人往往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我们整天会生气,甚至会影响工作。我们若能把这事当作一个功课来学习,让心灵转个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当作是上帝藉着这些人来造就我们、操练我们,为让我们将来更好地服侍上帝。  相似文献   
2.
黄凤想 《天风》2012,(10):14-16
《约伯记》向我们启示出人间至大的真理,那就是我们的一切,信仰、思想和生活都在神的恩眷之下,虽然有些事我们尚未明白,但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他奇妙的计划,他是宇宙的中心,更是全人类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区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现象——90%的用户不参与知识分享,这可能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有关。本研究通过3个情境实验探究了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的旁观者效应以及帖子主题特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且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和具体程度对旁观者效应起调节作用。即旁观者人数较多时,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显著少于只有1个或不存在旁观者的情境;而在帖子主题比较具体的情况下,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不再显著;在帖子主题比较紧急的情况下,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则出现反转。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通过操纵帖子主题的紧急性和具体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改变该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4.
黄凤想 《天风》2008,(16):28-29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大可能一条路走到黑天。同样,在我们生命中也不大可能永远天色常蓝,在人生的路途上花香常漫,在职场上诸事尽欢。其实,前人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说:“人生在世,逆境十之八九,顺境十之一二”。在顺境中我们都能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5.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6.
李彩娜  李彩娜  黄凤 《心理科学》2012,35(6):1366-1370
采用问卷法对638名大学生的依恋、个人自主及人际适应状况进行测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依恋与个人自主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2)依恋焦虑通过个人自主间接预测大学生人际适应,个人自主在依恋焦虑与人际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依恋回避直接预测人际适应。该结果对进一步制定提高与改善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凤想 《天风》2009,(10):46-47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这又与经济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经济问题一直联系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经济也常常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不安,不管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我们阅读过多少有关理财的书籍,或向财务专家请教,采取了投资理财策略和方案,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经济的枷锁之下,难以无忧无虑地享受顷刻的自由与释放。但圣经应许我们说:  相似文献   
8.
黄凤想 《天风》2009,(2):48-49
“人际关系是一种艺术”,与同工相处更是一门学问。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相处,就有什么样的关系,心态很重要,当我们诚心欣赏对方,学会肯定对方、接纳对方,既能显出自己的品格,又能多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9.
黄凤想 《天风》2002,(7):40-41
圣经启示我们,上帝非常重视信从他之人的伦理道德生活。上帝希望我们择善避恶,离恶行善,要人在世界中作义人。处在21世纪全社会强烈要求重新重视伦理道德作用之时,我认为基督教伦理中“爱”的原则更应受到重视,并付诸于行动。一、基督教伦理是动机伦理伦理学所讨论的是善恶问题,这个善恶问题是指着什么说的呢?一般的伦理学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伦理观点。其一为目的伦理,即强调人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其二为行为伦理,即注重的是行为本身。大多数基督教伦理学家皆认为上面的两种答案虽能回答一些伦理问题,但还有许多缺点,从而提出动机伦理将之完善。动机伦理最重要之点是察看人的行为的动机,如果我们分辨善恶,首先应该判别动机的善恶。圣经四福音书就证实了这一点:“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  相似文献   
10.
黄凤想 《天风》2010,(6):46-47
<正>据美国《世界日报》22日公布的由英国路透社和法国益普索集团共同发起的一项民调显示,在全世界23个国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民众最相信"金钱万能"。环球网24日就此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网民承认中国是第一"拜金主义"国家。尽管这样的调查并不一定准确,但对我们仍是有益的提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