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 人的个性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个性是由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与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所构成的人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精神系统。所谓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总方向是倾向于从人民利益出发,还是从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出发等,以及由之而表现出来的志趣宏鄙与性格优劣;所谓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与处理客观事物过程中,是偏重于以辩证唯物主义还是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来反映与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乃由之而来表现出来的完成实践活动效能方面的智能高下与  相似文献   
2.
关于个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乃松 《心理学报》1984,17(1):4-10
(一)“个性”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二)关于区分个性差异的标志。(三)对个性与行为关系的理解。(四)关于形成个性差异根源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需要”是有机体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由于某种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欠缺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这些“需要”,一旦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体系,各人就会采取一定的方式,向着一定方向争取着什么,追求着什么,这就促使人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倾向及一定的调控机能,从而构成了各人的个性模式。志趣与性格表现了个性模式的意识倾向,体现了人的立场;志趣者志气趣向也,指的是意志的倾向性,意志是人对改变现实以满足需要与现实发展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