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鹏 《哲学动态》2001,(5):34-36
国内哲学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迄今大约已有十年时间。与其他学科 (如经济学、社会学 )研究相比 ,哲学工作者对发展问题虽然给予极大关注 ,大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论文见诸报刊 ,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专著却出版甚少。刘森林教授《发展哲学引论》 (广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以下简称《引论》)即是这很少几本专著之一。该书展示了一个以理性和合理性问题的反思为发展与哲学的连接点 ,以发展的自主性和动力性问题为中心线索 ,以超越二分法模式为思维方法的分析架构。首先引起我关注的是“自然破坏力”问题。作者认为 ,社会发展是由处于主动…  相似文献   
2.
论不确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艺复兴以降,至少到上个世纪前半叶,科学所做的一切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追求确定性。直到今天,确定性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科学之为科学的本质特征。然而,对确定性追求的结果及追求本身的不信任却挥之不去——怀疑论自古有之,休谟以后更成为一大学理难题。人们总想消解它,用种种方法证明其谬误,却总难以如意。现在看来,这实在是因为它有一个“家”:人类生存世界的不确定性就是它的“家”。一不确定性存在的原因极为复杂,可以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本文选择主体方面展开论述。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最常见的解释出自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鹏 《现代哲学》2002,(2):37-40
实施可持续发展,面对四个难题:一是用明晰产权保持生态环境时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用科学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遇到的理性难题;三是克制人们的物质欲望时遇到的人性难题;四是全球合作时遇到的政治难题,提出以上难题并非否定可持续发展,相反,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明儒王船山的卦变说,主要参考了《周易内传发例》第十节论卦变的文本,以及《周易内传》相关的注文。首先,讨论船山卦变说的三个体例,说明船山确实讲卦变,不是义理式地泛论卦变。其次,讨论船山如何理解"变",理清船山为什么反对朱子变占图。再次,把船山卦变说与虞翻、朱子的卦变说做比较,寻求各家论卦变背后的思想背景,从而界定船山卦变的易理基础,以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何中华同志的《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见《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试谈》),从终极关照角度,提出了一种以“自律”为本质、以“只为行善而行善”为动机的道德尺度,在人们欲得利而求之、求又常陷无度量分界的今天,有积极意义,但其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否定和市场经济与道德互斥的结论,未免过于消极;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间接统一和“严格划界”的论述,也显得无力,难圆其说。窃以为,这与作者采用的道德形而上学方法有关,与如何处置道德形而上学和现实的关系有关。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求教于何中华同志。我同…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斥的,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两种观点均有理论的说明,但依其论述,主要依据还是历史史实。“相容说”依据的史实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某些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其社会以这种传统文化为主导文化的背景下,取得了现代经济高速成长的令世人瞩目的业绩。“相容说”依此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并非悻行,“西化论”是错误的。“相斥说”依据的史实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反思如下问题:设定社会主义的目的为“善”,我们怎样达致“善”?所以作此反思,主要因为“真”与“善”的关系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复杂性,而在过去的实践诉求和当下有关效率与公平的讨论中,这种复杂性并不为人们所特别经意。一、两条致“善”路向唯物史观有两个思想要点,一是人类解放或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是探索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前者是目的,显现为一种价值取向,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奋斗;后者是途径,显现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发现揭示这个途径而工作。我们用两个概念浓缩唯物史观的这…  相似文献   
8.
文明、全球化与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发展开始迈入全球化阶段。全球化表征交往范围的扩大 ,其不同以往之处在于 ,它将地球变为“村庄”,并借助跨国公司、资本市场、信息技术等新的方式 ,在民族国家之间形构出一些新的内在联系。这些联系蕴含合作与冲突、机遇与挑战等种种复杂情形。它们是文明历史的接续 ,又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机遇即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这是我们研讨经济全球化时常可听到的说法。一般说来这种说法没什么错 ,但有一个前提 :不要把经济全球化分解开来 ,认为它的一部分对我们是机遇 ,另一部分对我们是挑战。这不是说不可做此分解 ,也不是说绝对找不到一点经济全球化纯粹有益或纯  相似文献   
10.
鲁鹏 《哲学动态》2004,3(10):13-16
中国改革20多年,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也为唯物史观研究留下诸多值得反思的思想资源.在笔者视野能及的范围内,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