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我伤害行为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心理病理行为,它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自伤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且在青少年中发生率最高。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到青少年的自伤网络展示行为。研究显示,许多自伤青少年会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自伤行为;个体一般是在多种动机的作用下对自己的自伤行为或经历进行展示;这些展示的内容既可能会让更多的人模仿或强化自伤,也可能会为自伤者提供社会支持,有助于他们减少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2.
强化敏感性包括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 它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行为过程, 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性密切相关。极端的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管理障碍及多种自伤相关行为存在密切联系。为探索强化敏感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 研究1采用BIS/BAS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 对71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 采用Q−任务和CARROT范式, 由127名大学生参加实验, 进一步考察不同功能的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结果表明:①惩罚敏感性、奖励敏感性及其愉悦寻求维度均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②情绪管理组自伤被试以高惩罚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奖励敏感性为特征, 刺激寻求组自伤被试以高奖励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惩罚敏感性为特征。结论:强化敏感性可有效预测自伤行为; 情绪管理和刺激寻求两种功能的自伤行为具有不同的强化敏感性基础; 对自伤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选用心理咨询中获得成功改变的中国当事人,验证美国学者William B. Stiles等提出的同化模型。方法:采用同化分析这一用来追踪心理治疗中当事人问题经验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对案例的会谈逐字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位研究者追踪到了两个主题(两对声音),摘录了68个段落。其对两个主题摘录段落的同化评分与三位独立评定者的评分具有较高的相关(0.90和0.85),同化的评分随着会谈的进程而提高(相关分别为0.89和0.91)。当事人在心理咨询中的改变过程遵循同化模型有关治疗改变的发展序列。结论:中国当事人的心理咨询改变过程支持同化模型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