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57年7月17日至20日,在华沙召开了国际哲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哲学研究所组织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20个国家的各个学派的哲学家,其中还有来自9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哲学会议,同时会议也邀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苏联代表团由别林斯湼夫教授(代表团团长),查金教授,施什金教授和扎伊切夫研究员组成。  相似文献   
2.
刘惠军  高磊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03-1811
趋近和回避是动机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反映着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 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核心机能。回避动机保证了个体的生存, 趋近动机则促进个体的成长。两类动机系统在前额叶皮层呈不对称偏侧化分布, 趋近动机与左侧额叶皮层激活相连, 回避动机与右侧额叶皮层激活相连。Youngstorm 和Izard等认为两类动机系统失调可能与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 如躁狂、抑郁、焦虑和儿童多动症等。这一观点已得到一些相关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建议未来研究关注趋近-回避动机区分与情绪和认知功能研究的融合, 进一步检验趋近-回避动机系统失调模型, 并加强趋近和回避动机系统的可塑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有的哲学文献中关于霍尔巴赫的某些报导是不完全的,有时甚至是不确实的。例如,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41年出版的“哲学史”第二卷以及其它某些书籍(其中包括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关于霍尔巴赫的社会出身和求学情况都有一些错误的记载。我们在“哲学史”第二卷中看到,哲学家保尔·霍尔巴赫“是一个大商人、德国伯爵的儿子”,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德国度过的,并且在来比锡接受了大学教育”(356页)。  相似文献   
4.
2014年,我国各大卫视都推出了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打破了歌唱选秀类节目给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笑傲江湖》是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其以强烈的娱乐性、纪实性、颠覆性、平民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文化传播策略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任何节目都存在一定的生存周期,未来的电视节目只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格奥尔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汉諾夫是捍衛辯証唯物主义的英勇的战士。在他的理論著作中鮮明地表現了馬克思把哲学和社会科学建筑在嶄新的辯証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天才,并且着重指出,“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出現乃是人类思想史上真正的革命、最偉大的革命”。但是普列汉諾夫不仅限于出色地傳播和保衛馬克思的辯証法。他把唯物主义辯証法运用到  相似文献   
6.
对构筑和谐处理医疗纠纷事件模式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存在着患方冲击医院的现象,医院迫切需要和谐处理医疗纠纷事件的参考模式,与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接轨。对和谐处理医疗纠纷模式方面作一初步的探索,包括人性化的处理流程,院方相关处理、接待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心态及处理时的注意事项等,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罗森塔尔所著”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辯証法問題”一書試圖在事实上將辯証法解釋为邏輯理論。作为科学的辯証法,不仅是关于存在的一般規律的学说;并且还研究認識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这就是本書中明显表露出的本題。但是,要將辯証法作为邏輯学来研究,必須將本体論与邏輯学对于辯証法問題的观点結合起来,同时將辯証法自身所特有的邏輯問題分析出來。可是,在这方面,本書缺少应有的明确性。作者坚决主張本体論与邏輯的有机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盧本·华尔特于1951年在柏林出版了“印度哲学史”,作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起自原始时期直到泰戈尔和甘地为止的印度哲学史。他概论了18世纪至现代有关印度哲学史的著作,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关于印度哲学史的解说,作者也承认资产阶级的哲学史家收集了大批的资料,但他确信只有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阐明印度哲学,资产阶级的学者由于他们的立埸不同必必然对其进行曲解。作者还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諾夫是在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痕跡的傑出人物之一。恩格斯逝世后,普列汉諾夫作为一个优秀的馬克思主义理論家、一个对哲学修正主义大胆的批評家而出現在国际舞台上。在馬克思主义者中問,他首先尖銳地批判了新康德主义对馬克思主义的修正。关于普列汉諾夫的这一功繽,列宁在“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