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文驹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73-77
1986年10月30日,南京师大、江苏省政协、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商务印书馆、江苏省社科院、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为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教授从教六十三周年暨九十寿辰举行庆祝会。江苏省付省长兼教委主任杨泳沂致贺词说,“高老是一位对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驰名中外的心理学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有管理才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许多栋梁之材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对马列主义矢志不渝的  相似文献   
2.
发掘与整理祖国心理学思想遗产,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教育部(83)高一司字046号文件的规定由江西师院教育系筹办中国心理学历编写大纲讨论会。会议得到江西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于8月4日至10日在庐山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教授,南京师院高觉敷教授(主编),北京师大彭飞教授,西南师院刘兆吉教授等共20多人。会议讨论了中国心理学史分期问题,古代部分基本上是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第一编先秦时期;第二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在全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大气候中,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重新评价西方心理学史,总结百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认真剖析西方现代流派的理论,“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在潘菽教授的直接领导下,队伍日益壮  相似文献   
4.
(一)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逝世一百周年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赞颂道:“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正当全国心理学界筹备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潘菽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发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重要论文,强调:“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心理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并深有感触地说:“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13日至19日,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1986年学术年会,在苏州大学举行。到会代表130人左右,收到论文70篇左右。会议由车文博教授主持,分两大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或小组讨论:1,政治思想工作的心理学问题;2,积极加强对外国心理学的评论工作问题。代表们一致认为: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思想工作的心理学问题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对这门学科的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还存在较大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高觉敷教授从教六十三周年暨九十寿辰之际,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高觉敷心理学文选》,据初步统计,高觉敷教授已出版专著(包括译本)共27种,发表论文150多篇。南京师大还拍摄了记录高觉敷教授学术生涯的彩色录象片《一代宗师》。《南京师大报》出版了专辑刊登了陈立、归鸿、陈孝禅、刘兆吉、李伯黍、朱曼殊、孙名之、车文博、刘恩久、燕国材、杨鑫辉、马文、沈祖樾、李铮、宋月丽、申荷永等同志的祝贺文章或诗词。  相似文献   
7.
1985年11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到会代表共90余人,收到论文83篇。中国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潘菽作了“通过改革力求开创我国心理学的新局面”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徐联仓,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荆其诚亦曾莅会指导。在闭幕式上,由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车文博作了总结报告。通过热烈讨论与会代表明确要开创心理学的新局面,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2、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其他分支的关系,要大力发展各种应用心理学;3、学习外国先进理论和发展我国心理学的关系,坚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4、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会议还进一步讨论了心理学的方法论和个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马文驹 《心理学报》1983,16(3):53-59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达尔文进化论对心理科学的贡献和影响:1.论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2.对人及动物的表情的研究;3.对本能的研究和动物心理学的兴起;4.进化论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5.高尔顿关于天才遗传和个别差异的研究;6.达尔文进化论对中国心理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探新》1980年第1期发表“是综合动力论还是唯内因动力论”一文,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百家争鸣深入探索人的心理发展动力这一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在该文中承认:“至于人的心理诸外部矛盾与诸内部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系统’的壮丽图景,我们刚开始探索,目前尚难以完整地描绘出来。”因此,同志们在探索中的每一新发现,实质上都是对“综合动力论”的有力声援,我们均表热烈欢迎。但为了阐明“综合动力论”的合理性,我们也有必要对某些问题进行答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