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方以智(1611—1671)处于明末清初“山崩地解”、“破块启蒙”的历史大变动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资本主义的破土萌芽,自然科学研究的逐渐兴起,方以智一方面“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另一方面又“借泰西为剡子”,取其所长,以“且劈古今薪,冷灶自烧煮”(方以智:《语录》卷一)的科学精神,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哲学与各门科学,“烧煮”出他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3.
(一) 智力圈的结构苏联著名科学家B·维尔拉兹基关于生物圈、智力圈的思想,近年来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均得到了深入地研究。但是,究竟什么是智力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大多数人都把“智力圈”同“智慧”、“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等概念联系起来。可见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重新掀起了突现研究的新浪潮,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探索突现的下向因果关系。在心灵哲学中,许多学者对依随突现、因果突现、模拟突现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分析,形成了一种将下向因果关系与复杂系统突现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进路,可称之为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普里高津及他领导的布鲁塞尔学派所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不仅是本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是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一场变革。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真理性有赖于科学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耗散结构理论在当今的科学之林中之所以能独树一帜、令人瞩目,与其新颖的科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普里高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相当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研究,在科学方法和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容置疑的进展。然而,科学研究并未因此而进入“澄明”之境。科学界倒是出现了“从复杂性到困惑”这样的情绪。[1]如果说“超越还原论”的革命口号曾让我们激动,科学社会的荣誉动机和批判意向已被牵发,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走出“困惑”。本文拟就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两个哲学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以期能抛砖引玉。一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作为一对基本哲学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近代以来科学分析方法和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共同的、最重要的本体论基础。“整体等于部分和”是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石。[2]然…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初亚历山大(S.Alexander,1920)、摩根(C.L.Morgan,1923)、布劳德(C.D.Broad,1925)和斯密特(J.C.Smuts,1926)等一批英国学者提出早期突现论哲学以来,在复杂系统突现论及其哲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生争论,现在这一争论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了。它不仅涉及到诸如突现的界定、突现的性质、突现的规律等复杂系统突现本身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有关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在“问题丛林”之中转换一种进路,从“突现的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复杂系统突现的机制,以期使讨论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