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操在立嗣上的选择对曹植的影响韩鑫中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时代,诗文腾踊,俊才云蒸。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开创了一个“崇文之盛事”。曹操“外走武功,内兴文学”,不仅在政治上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达提供了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他身体力行为建安文学注塑了新的...  相似文献   
2.
韩鑫 《学海》2001,(4):206
《外国政体概要》一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版 )具有如下特点 :1.既反映历史 ,又介绍当代。该书第二章为“历史上的政体类型” ,重点阐述奴隶社会较为典型的雅典民主制政体和罗马共和制政体的特点 :通过公民大会选举执政官 ;行使各种权力时实行分权制、轮换制 (相当于今天的干部交流 ) ;罗马共和国官吏还分为常设性官职和非常设性官职 ,各级官吏均有任期限制 (一般为 1年 ) ,设立从平民中选举产生的保民官 ,保护罗马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 ,后来保民官的权力不断扩大 ,甚至可以提出立法议案。第三、四章是全书的“重头戏” ,分别详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剧中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也是中国戏剧的一个永恒母题。在这方面,元代的剧作家有着执着的生活信心和艺术信心:一定要让合理的成为现实的。一定要在舞台上实现他们心头的爱情之梦、团圆之梦,让瑰丽无比的“愿天下有情的都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前期的剧坛上,生逢明清易代之世的一批作家难以摆脱改朝换代的兴亡感慨和人生失意的怆凉心境相交错缠绕的遗民情结。他们回首大明帝国一旦灰飞烟灭引起的巨大震惊,痛定思痛,长歌当哭,以创作传奇宣泄郁积心头的惆怅和苦闷,寄托故国的忧思、历史兴亡的慨叹,组成一支“哀以思”的“亡国之音”。《长生殿》是这支哀曲中最为悲怆的音符。“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长生殿》第三十九出)李、杨情缘终归梦幻,社会历史人生不也如此?洪升在这部剧作中对男女之情唱出的挽歌,对民族兴亡发出的咏叹,不仅昭示了明清易代之…  相似文献   
5.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审美心理韩鑫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后代虽有继起而难以企及的高峰。书中多记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文人的遗闻铁事,展现了一幅幅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与评述,实际上是对魏晋志人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