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宏英  隋光远 《心理科学》2003,26(3):512-514,518
1 引言当一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他以前见过时,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的对象。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得益于1959年Deese的实验,他描述了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但并未在记忆研究者中形成广泛的兴趣。直到1995年,Rodiger和McDermot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反映注意指向与集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大量事件相关电位的ERP研究考察了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神经活动机制。内源性注意诱发了早期N1成分和晚期P300成分,是否诱发P1成分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外源性注意加强了N1成分、P1成分以及P300成分。研究还表明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是两种独立的注意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脑内的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以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心算为任务,考察数学学习困难儿童(MD)的数字距离效应。行为数据的结果表明:MD组没有出现数字距离效应,对照组儿童出现了数字距离效应。事件相关电位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D组N270的潜伏期更长;两组被试在N270的波幅和潜伏期上都没有表现出数字距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D儿童对数量信息的空间表征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自主控制眼跳是眼跳类型之一。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研究各种脑损伤,神经疾病和精神失调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为研究眼跳的神经机制以及反应抑制、空间工作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自主控制眼跳的两种实验范式:反向眼跳和记忆导向眼跳,阐述了自主控制眼跳的神经机制及其实验范式的应用,指出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评定精神分裂症等脑功能失调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为研究各种脑功能失调和精神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趋势是眼跳研究与神经成像技术和临床观察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对三、六年级22名学障儿童和22名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儿童在内外源提示下的注意表现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源性提示有效性比例较低时,学障和正常儿童的提示效度效应均不明显;当提示目标间隔时间较长时,外源性提示有效性对各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影响;在内外源性提示下,六年级儿童的绩效好于三年级;学障儿童在反应时间、加工速度上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加工广度和策略上不如正常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注意定向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知识点认知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光远 《心理科学》2003,26(2):308-311
知识点是人的认知单位,人学习知识,必须以知识点为单位、逐个知识点地学习。本实验以概念学习为例,研究了人一次学习一个知识点与同时学习两个知识点时的成绩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在概念中的信息组块数不超过短时记忆容量的前提下,一次学习一个概念,构成概念的信息组块数对概念掌握影响不显著。2.在同样条件下,一次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成绩好于同时学习两个知识点的成绩,从而验证了知识点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联觉是指由一种感官刺激引起其他感官体验的心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将行为实验和脑成像技术结合,发现了联觉的认知神经基础。本文总结了最受关注的字形-颜色联觉的研究成果,认为联觉发生在视知觉加工的早期阶段,与知觉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特征,其脑区涉及梭状回(V4)和顶叶。未来联觉的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数困儿童在内源和外源注意条件下数字比较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光远  吴燕  曹晓华 《心理科学》2006,29(3):583-587,549
运用内源和外源注意导向实验范式对三、六年级44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数字比较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眼动指标的年级差异和组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低年级和数困组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点数更多、瞳孔直径更大;正常组受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导向影响明显;各组被试均表现出显著的十位数距离效应和个位数距离效应;SNARC效应明显。实验结果支持数字比较的整体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研究表明:1.学业成就动机与学业成就有显著正相关。2.中国中学生理想的归固模式为:努力、方法、能力、教师、家庭环境、任务难度、运气。3.用努力归因与现实归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改善其成就行为;实验情境的训练效果能够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隋光远 《心理科学》2005,28(1):52-55
研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3年前为初中生进行的成就动机训练效果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受训者在任务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成功期望较强烈;对成功或成就倾向于作能力、努力归因。这一结果表明,归因训练能够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动机的改善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