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和中国的改革、发展、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间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无论如何不可轻估社会保障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促进了改革的深化,保持了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持续。回顾迄今为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分析社会保障同改革发展的关系,明确当前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探讨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和建设方向,对今后50年间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变革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以19…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消极的社会保障"是指主要发挥"保障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功能的社会保障,"积极的社会保障"则是指在发挥前者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增加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功能的社会保障.文章从发展阶段、社会公平、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改善民生必须特别重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从"消极的社会保障"向"积极的社会保障"的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各种养老保险未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形成养老保险模式体制分割、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的局面,导致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悬殊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应遵循促进公平正义、适应发展趋势、实现多方共赢的理念和原则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整合.具体做法是:(1)四大养老保险均应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实现体制并轨;(2)"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现各种养老保险的可转移接续.(3)国家调节"基础养老金",逐步缩小养老金差距.  相似文献   
4.
发展"政府公房",健全住房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颐 《学海》2007,(5):194-197
现行以"政策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本身有着许多固有的缺陷,难以满足今后较长时间内住房保障的需要;应当战略性地调整我国住房供应格局,适度发展"政府公房", 真正建立起同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一套科学设计的"政府公房"制度,完全能够达到"居者有其屋",政府无负担,农民利益能保障,社保基金能增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多赢"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筹资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颐 《学海》2003,(5):78-82
筹资模式 (包括资金来源、筹资水平和筹集方式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以往的试点、探索表明 ,农村社会保障难就难在资金问题。本文认为必须改变 2 0世纪 90年代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要以财政资助、土地补偿收入、企业雇主交费和农民个人交费作为制度化的资金来源 ,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并以县为单位统一农村居民参保交费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制度的价值取向陈颐制度是社会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揭示制度的价值取向,不仅直接丰富社会学关于制度的理论,而且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系统的运行规律具有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它可以提供对社会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角度和评价的标准,使“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7.
完善困难职工群体保障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颐 《学海》2002,(2):65-6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经济体制特别是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我国城镇已经形成了一个困难职工群体。这个群体的生活困难长期不能解决 ,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逐年增多 ,正日益成为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容忽视的全局性的问题。根本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 ,一靠扩大就业 ,二靠社会保障。本文着重讨论完善困难职工群体保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颐 《学海》2003,3(3):208-208
科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 ,2 2 9页  为了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介绍、研究国外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著作和论文问世 ,其中不乏对外国学者的译注。在这数目繁多的同领域论著中 ,姜守明、耿亮合著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颇有特色的一本。特色首先在于它的篇幅。以往同类论著中 ,有的过于概括简明 ,难窥全貌 ;有的又鸿篇巨制 ,巨细无遗 ,难得要领。当然这和作者研介宗旨有关 ,本无可厚非。而《概论》仅 3 0万字 ,由总论 ,而…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颐 《学海》2006,(5):34-38
农民工收入偏低是解决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第一难题”,接受或默认这一不合理的现实,实行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差别待遇”,不仅产生许多弊端和矛盾,也缺少法理基础。应当在严格执行《劳动法》,规范企业内部分配行为基础上,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切实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不同工同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颐 《学海》2005,(6):123-126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比重,缓解“市场失灵”的矛盾,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论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分析,论证了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的必要性,并从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社会保障增加社会福利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