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模拟消费情境对消费者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1通过操纵观点的强弱研究消费者的信息加工方式。结果发现,消费者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采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的结果。研究2进一步通过操纵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程度考察两种启发式的作用条件。结果表明,在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采用一致性启发式,与大众决策保持一致;在群体内部一致性低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采用能力启发式,与专家的决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却发现了与之不同的结论。后续的研究者主要从损失和受益时的风险偏好和决策依据、沉没成本效应、心理账户和禀赋效应这四个方面对时间和金钱进行比较,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未来的研究应对时间是否存在损失规避和敏感性递减、时间的沉没成本效应和时间的禀赋效应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投资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模仿他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通过比较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发现,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目前,大量研究从社会影响、认知机制以及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情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对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总结相关研究后发现,羊群行为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信息加工模式。未来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应该从探索专家羊群行为的信息加工方式,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探索认知神经机制,进行跨文化研究和探讨羊群行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控制幻觉的研究方法、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幻觉是指在完全不可控或部分不可控的情境下, 个体由于不合理地高估自己对环境或事件结果的控制力而产生的一种判断偏差。控制幻觉普遍存在于博彩游戏、医疗保健、心理健康、投资决策等实践领域。控制幻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方法和实验室任务方法。控制启发式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则对控制幻觉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控制幻觉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动机、权力、反馈、事件与个体的关联性、指导语等。未来的研究可从控制幻觉的多变量及交互作用研究、跨文化研究、调控策略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模糊规避是指在相同奖赏的情况下,决策者会力图规避从主观上判断具有模糊概率的事件而偏好具有相同精确概率的事件。本研究探讨了概率大小、损益结果和认知闭合需要对模糊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小概率受益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模糊寻求;在中概率受益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模糊规避;在高概率受益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模糊规避;在小概率损失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模糊规避;在中概率损失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模糊规避;在高概率损失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模糊寻求。但是,研究并未发现认知闭合需要对模糊规避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模糊规避是指在相同奖赏的情况下,决策者会偏好有精确概率的事件而不是从主观上判断具有相同模糊概率的事件。自从Ellsberg提出模糊规避的概念以来,模糊规避已在行为决策研究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验证。本文梳理了近五十年来关于模糊规避的研究文献,系统分析了模糊规避的研究范式、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测查问卷的编制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结构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的访谈资料,确定了10项与大学生学习活动关系比较密切的非智力因素。采用自陈量表编制原理,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实证效度的大学生非智力因素量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测查问卷的编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结构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 ,结合对大学生的访谈资料 ,确定了 10项与大学生学习活动关系比较密切的非智力因素。采用自陈量表编制原理 ,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实证效度的大学生非智力因素量表。  相似文献   
10.
安于现状偏差是指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不作为、维持当前或者以前的决策的一种现象。安于现状偏差包括内源的安于现状偏差与外源的安于现状偏差。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损失规避与后悔理论。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备择项的数目、决策者的情绪以及认知与动机特征等。安于现状偏差有利于认识日常决策行为,而且在销售、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实践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未来的研究则需要从安于现状偏差与其他决策现象之间的关系,安于现状偏差的产生根源及其应用研究的拓展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