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丹丹  刘珍莉  陈钰  买晓琴 《心理学报》2019,51(2):207-2015
已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研究证明, 右腹外侧前额叶(right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RVLPFC)是社会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 激活RVLPFC可显著降低人们对社会性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或抑郁倾向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该群体对社会排斥的敏感性高, 且对负性社会情绪体验的情绪调节能力降低。在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外显的情绪调节任务, 研究了高、低抑郁水平的两组成年人被试在RVLPFC接受阳性tDCS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虽然采用tDCS激活RVLPFC可帮助被试通过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减弱负性情绪体验, 但高抑郁水平被试的负性情绪强度下降程度明显小于低抑郁水平被试。另外本文还发现, 与源于个人的负性情绪相比, tDCS效应对源于社会的负性情绪(即社会排斥)更强。本研究是采用电或磁刺激提高抑郁人群社会情绪调节能力的首次尝试。实验结果表明, 高抑郁水平成年人的RVLPFC仅通过单次、短时间(34 min)的tDCS激活, 其情绪调节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提示对抑郁倾向群体或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或治疗需要多次施加tDCS。  相似文献   
2.
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 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 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种类情绪性语音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本文选用odd-ball范式考察高兴、恐惧、愤怒三种韵律性语音在1~6天龄新生儿大脑中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1直接对比三种情绪性条件, 发现新生儿大脑的额区(F3和F4电极点)可以区分情绪性语音的正负性, 正性(高兴)语音诱发的“失匹配反应”幅度明显大于负性(愤怒和恐惧)语音。实验2采用偏差和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 证实了实验1的结果并非源于三种情绪语音物理属性的差异。本文的结果提示, 新生儿大脑可自动辨别正性与负性情绪语音, 但尚不能将愤怒和恐惧两种负性语音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 高兴语音比两种负性语音诱发了更大的失匹配反应, 这一结果首次从神经学层面(电生理指标)为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配对联想学习范式, 通过2个实验, 系统考察了书面字形在汉语低年级儿童口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以40名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控制了假字的形旁透明度, 操纵了声旁的规则性, 要求儿童分别在规则字、不规则字和无字形条件下学习4个新异物体的名称, 结果发现呈现不规则汉字阻碍了儿童口语词汇的学习;实验二以27名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相同的配对联想学习范式, 同时操纵了假字的声旁规则性和形旁透明度, 再次发现了不规则汉字的阻碍效应, 并且发现透明形旁对口语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整个研究表明, 书面字形在汉语儿童口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是语音加工, 因此, 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元分析方法, 对使用近红外技术考察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结构检测、偏差检测和母语感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探究新生儿的典型语音感知脑机制以及这三类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异同。结果显示, 左侧额下回是新生儿检测语音结构的关键脑区; 双侧颞叶在新生儿语音偏差刺激检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新生儿的母语语音加工存在左侧化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起弱逻辑F的G3-型矢列演算G3F,并证明弱化规则、收缩规则和切割规则在G3F中是可容许的。此外,本文还运用证明论的方法给出一个通过哥德尔–麦金西–塔斯基翻译将G3F嵌入到G3K的新证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