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子思想是个相当驳杂的体系,这似乎已成公论,但我以为“命”与“仁”则是构成这个体系的主轴。“与”系尊奉之意,“与命与仁”则是指尊奉天命与人伦精神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使西周以来的“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变成了“命”与“仁”结合的理论形式,使其推进到了真正的哲学形态,而且中国思想史上所形成的伦理与哲学相结合的传统也是以此为嚆矢的。在孔子思想中,“天”已不是单纯的人格神,而变成了含有多义的总体性范畴,其主要表现在他对“天”的多种提法上。最常见的有“天”“天命”“命”和“天道”等提法,  相似文献   
2.
《明夷待访录》集中表述了黄宗羲的政治与伦理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展开了批判,憧憬着美好未来,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设计,其中最突出的是期待社会变革,由“天下为主,君为客”取代“君为主,天下为客”制度,实现社会民主化,在其伦理思想表示出鲜明的近代民主的启蒙元素.  相似文献   
3.
理学家以《四书》为依托 ,从《四书》开发与阐明的儒家心性论和人伦道德学说实现了人学为本旨的而表现为以理念形态的儒学的复归 ,质言之 ,实现了以人伦为本位的儒学的归位。以此言之 ,理学的兴起亦可谓是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重建与振兴。  相似文献   
4.
孔子人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认识你自己"最为珍贵的理论成果和思想遗产。孔子的人学思想是由人、人性和人格三位一体所构成,既解答了什么是人的问题,也解答了人所具有的人性特质,还回答了什么是做人的人格问题,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载把《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以此作为达致太平世界的公理。这一“公理”含有“立心”、“立道”、“继绝学”、“开太平”四个环节本文对张载“为天地立心”这一命题的伦理意义作了深入发掘:1、“立心”是赋天地以人论道德属性;2、“立心”是立人;3、“立人”是人的真正自主。  相似文献   
6.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至今几乎是一个空白,其实元代理学伦理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理学之北传而后传布于全国,普及中华各民族居住区域是在元代实现的。另外,宋代理学走出书斋而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并由此变为通俗化和普遍化的理学也是在元代实现的。许衡为元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典型的贡献,他的很多遗作都对理学伦理思想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发。在许衡的理学伦理思想中,特别对儒家的"修身"提出了二个颇具特色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 张栻(公元1133—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人(今四川绵竹县)。他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与朱熹、吕祖谦讲学为友,并称“东南三贤”。在理学阵营中颇具特色的湖湘学派,开创于胡宏,确立而被称之为“湖湘学最盛”的则是张栻。  相似文献   
8.
论《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孝》辑选了从远古到宋代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故事。作为传播儒家孝文化的启蒙读物,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所传递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