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戒酒     
正五年前,妻子突发一场骇人的疾病。从省立医院住满一个月,再转到原济南军区总医院,前后持续住院41天。我一直在病床前陪护,未曾离开过一天。妻子出院那天,我去理了发,并到一家浴池洗了澡,搓掉了身上大把大把的泥垢。作为庆生的一种仪式,我特意称了体重,不同的磅秤明确无误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一种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已经广泛受到重视,是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发病因素.OSAHS引起的频繁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夜间睡眠结构紊乱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本综述主要讨论OSAHS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和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了解OSAHS和脑卒中之间的联系对于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伽达默尔认为,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到被称为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的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时代,始终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实践的经验知识,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经验,因为实践不仅仅意味着生产人们所能做的东西,还意味着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和决定。实践总是与人的"存在"有关。但由17世纪的科学观念所形成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关系,使得对自然的科学—技术掌控不仅形成规模还扩展至人的社会生活。伽达默尔认为,这是由于社会—政治意识的发展没有相应地跟上科学启蒙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因为监督可能是由科学产生的知识应用并不是科学的任务而是政治的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关注精神科学,它能够从实践的角度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科学的关系,并提供真正的关于人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时间隐喻表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贞  陈莹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6,29(3):761-762,746
时间隐喻表征的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本文对时间隐喻表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时间隐喻表征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影响时间隐喻表征形成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陈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6):1381-1385
依据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两个实验结合空间、参照点、事件和年龄因素,分别考察5至8岁儿童对未来一周和未来一年时间的认知特点。结果表明在这2种时域内:(1)5至7岁儿童有使用直线性空间标尺和固定时间参照点进行判断的特性;(2)5至8岁儿童表现出”两极化”的认知趋势.其判断受事件性质的影响;(3)5至8岁儿童表现出跨时域的认知差异,认知能力随年龄递增,7岁可能是发展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6.
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陈幼贞  凤四海 《心理科学》2006,29(3):684-687
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与王登峰等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大学一、二年级486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人格特质存在高度的相关;(2)自我价值感的所有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自我指向特点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价值感的大多数维度与外向性、善良、才干、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处世态度和外向性对自我价值感的绝大多数维度都有良好的预测效果;(4)自我价值感的大多数维度与行事风格和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12-1619
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存在着争论, 相关的实证研究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价值观直接预测行为; 生活方式、态度等中介变量的桥梁作用; 人格与情境等调节变量的影响作用。目标层次理论认为价值观与行为之间是由逐渐具体化的目标连接起来的; 建构水平理论认为心理距离影响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个人自我价值体系对行为具有定向作用; 新社会分析模型则认为价值观是人格的一个领域, 特质与价值观这两个平行的结构共同作用于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表现为价值观词典的应用; 价值矛盾与行为决策关系的研究;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与行为一致性的探索以及建立专门针对二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陈莹 《中国宗教》2023,(1):76-77
<正>江西目连戏具有生动丰富的艺术特色,以“弋阳腔”为核心,继承发展了宋元南戏的曲牌音乐,表演形式古朴奇特,故事章节展现了很强的文学性。作为儒释道文化元素融合的产物,江西目连戏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