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自发顿悟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讨字谜和远距离联想(RAT)两类顿悟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差异。结果发现,两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均在4000ms左右;解决两类任务的初期都在170ms时出现了正成分,且两类任务在此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600~700ms内,字谜比RAT诱发了一个更正的ERP成分,主要激活了中后部的脑区;在按键前的800~400ms内,字谜较RAT在右前额诱发了更正的脑电成分。结果表明,字谜顿悟和RAT顿悟存在相似的加工过程,但在重构阶段和啊哈体验上存在差异;两类任务在解决问题时重构过程的不同可能是造成情绪体验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远距离联想测验(RAT)和字谜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的掩蔽启动实验范式,探讨无意识加工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发现:(1)无论是完成远距离联想任务还是字谜任务,被试在启动和无启动条件下的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2)在两类任务下,对于高难度的创造性问题,启动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无启动条件。对于低难度的创造性问题,启动条件下RAT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启动条件,字谜的正确率在两种条件下无显著差异;(3)随着创造性问题难度降低,无意识信息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小,对于低难度的创造性问题,无意识信息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这表明,无意识加工对随后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具有促进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只有在解决高难度的创造性问题时才会体现。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无意识目标激活的神经机制,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目标激活阶段无意识成就目标激活(有、无),因变量为阈下呈现的成就目标相关词(成就目标无关词)出现后所诱发的ERP成分,以及目标追求阶段被试判断两位数加减法算术式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结果发现:(1)无意识成就目标能够通过阈下启动得以激活;(2)阈下呈现的成就目标相关词诱发了一个明显的N200成分,可能反映了大脑执行控制功能在个体无意识成就目标激活与追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明中原型启发的创造性思维成分及其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创造性思维的测量及神经机制的研究, 国际上大多采用发散思维任务、远距离联想测验、顿悟问题解决等任务。但这些测量工具大多停留在对非科学类问题解决的研究上, 因此生态效度和预测效度都不高。本项目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更符合现实生活的科学发明中原型启发的创造性思维成分及机制。研究一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索原型启发能力的创造性思维成分测试的结构效度; 研究二运用大样本磁共振数据, 从脑机制上进一步验证创造性思维成分的结构效度; 研究三通过3个核磁任务态探索原型启发能力的主要创造性思维成分的脑机制; 研究四试图在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进行跟踪研究, 检验创造性思维成分测试的预测效度。通过本项目的开展, 希望开发具有更高预测效度和生态效度的用于发明创造领域的创造性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禀赋效应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引入中立方估价值作为参照, 在时间维度上探讨了禀赋效应的变化趋势, 并尝试延伸禀赋效应的定义。研究发现, 随着卖方拥有物品的时间延长, 买卖双方的估价呈下降趋势, 卖方的估价总是显著高于买方, 但买卖双方的估价之差不随卖方拥有物品的时间延长发生变化; 以中立方的估价为参照, 在较短的时间内卖方的估价倾向于理性, 在较长的时间内买方的估价倾向于理性; 卖方的估价在时间水平上相对于中立价格呈递增性, 而买方的估价相对于中立价格呈递减性。引入中立方再探讨禀赋效应并没有否定它的存在, 而且能够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陈群林  丁珂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507-2517
发散思维的序列位置效应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单位时间内想法生成的数量逐渐降低, 但想法的独创性逐渐升高的现象。联想理论和执行控制假说分别侧重对序列位置效应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解释。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 在想法产生的整个阶段序列位置效应依赖于默认网络后部和突显网络的持续增强激活和协同合作; 在想法产生的后期阶段, 颞-顶区域alpha能量值以及执行控制网络与默认网络的协同模式增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语义和神经动态分析等技术, 对序列位置效应的特异性机制、动态加工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从而为解构创新思维的动态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