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政治哲学研究领域里,存在两种理解国家的方式,分别为形而上学国家观与现实主义国家观。形而上学国家论与现实主义国家论作为两条阐释路径,一直在政治思想史中存在着,而且以相互斗争的方式纠缠在一起。霍布斯把国家与主权者做明确区分,强调国家本身所具有的意志性与人格性,明确体现了形而上学国家观。霍布斯的利维坦并非指称具体的主权者,而是国家。霍布斯引入授权与代表概念也说明了主权者只是国家的代表者。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国家观不仅重塑了人们对现代政治生活的理解,也可以弱化其政治哲学的不宽容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义感是有助于人类合作的道德情感,但它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概念,而是复合性的,它至少包含了感激、愤恨、负罪与义愤,这些情感具有不同的进化机制,因此,对正义感起源的解释也就并非某种单一的进化论模式可以应付,不同的道德情感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进化论解释模式,这才是理解正义感起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体系中舍有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两种倾向,但他并没有固守一方,相反,他从不同的层次来思考功利主义,力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超越它们的二元对立.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理解在黑尔的道德思维层次理论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墨子认为人一开始都是心理利己主义者,但他同时又要求每个人去追求兼爱的道德理想,然而这种兼爱并不是人们在动机上所具有的,所以墨子为兼爱提供的根据与保证都是外在性的,同时,墨子的伦理思想也存在着将兼爱还原为自爱的危险。儒家所讲的"亲亲之爱"是解决墨子伦理思想内在困境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李威克是功利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当代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岁尔斯曾对他的伦理思想做过相当高的评价。论文以罗尔斯的评价为起点,肯定西季威克对古典功利主义的贡献,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西季威克不仅促进了功利主义的规则论转向,也揭示了功利主义的内在困境,从而多维度地体现西季威克在功利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季威克认为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同样合理的,留下了实践理性二重性的难题。帕菲特分别从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两个角度对利己主义展开批判,力图消除实践理性二重性,但帕菲特的批判却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认为,解决实践理性二重性的关键不是要证明利己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要创建正义的社会制度、辩证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在伦理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修正了康德的义务论,另一方面对后果主义作出了新的批评.但是由于罗斯把增进善看成是一种"显见义务",同时没有提供解决各种"显见义务"发生冲突的优先规则,导致他的理论存在一些内在困境.不过,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对重新思考义务论与后果主义的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