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周人根据自己对神灵的理解在各类文献中构建祖宗神形象。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保佑、赐福子孙,另一方面又会惩诫、加害后人。西周初,周武王重病,周公祷告太王、王季、文王在天之灵,祈求祖灵护佑武王康复,其祷辞载于《尚书·金縢》。此文扭转了周人心目中的祖宗神形象,在商周人对祖宗神的认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縢》以后,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赐福功能,鲜有贻害子孙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3.
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特殊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来治经学者都将经学渊源上溯到荀子,本文认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兴起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孟子关于孔子作《春秋》说奠定了经学独尊的理论基础,孟子的某些观点有助于今文经学走向体系化,孟子改造现实的精神直接为汉代经学家所继承,孟子的许多学术观点为西汉今文经学所吸取。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贡献决不在荀子之下。  相似文献   
4.
杨义《〈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一文在研究方法上存在重大偏差,全文的观点几乎全部建立在主观臆测和个人想像之上,严重地违背了科学实证精神。杨文提出的仲弓、有若、曾参弟子三次编纂《论语》,大都没有文献证据。该文往往是第一个论点还没有站住脚,就由此急急忙忙地推出第二、第三个观点。杨文虚构的通过文化权力操作的《论语》篇章政治学,其实质是今人精明算计、追名逐利心理的反映。编纂《论语》这一神圣事业,在杨文中成为一个名利的搏斗场。杨文《论语》篇章政治学的要害,是遮蔽了《论语》和煦的道德阳光,使《论语》变成一座阴森恐怖、鬼影幢幢的迷宫。  相似文献   
5.
《史记》与《周易》六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特别是《易传》对《史记》影响特别深刻:司马迁从肯定《易》术的角度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卜筮事件,他的及时立功名的取士标准来自《易传》刚健奋发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史记》整合此前学术的思想方法就是《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的思想,《易传》的重时观念影响和审微思想为司马迁观察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司马迁在写作历史人物传记时所运用的典型化手法则来源于《易传》名小指大思想。  相似文献   
6.
《论语》在汉代只是六艺的传记 ,但它对《史记》的学术影响却不在六艺之下。《论语》不仅给《史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史记》体例的设置 ,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多以《论语》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语》与《孔子诗论》的学术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诗论》的诗学思想与《论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子诗论》吸纳了《论语》诗乐教化和兴观群怨等学术观点。但在学《诗》目的上,它不像《论语》那样重视出使应对;在说《诗》方法上,它不像《论语》那样断章取义,而是直探诗旨本身;在对人性的看法上,它不像孔子不谈性,而是以子思学派的性情理论说《诗》。惟其学孔而不泥于孔,《孔子诗论》才能取得诗歌理论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完整体系的历程,讨论了不同阶段《周易》古史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仲弓》与《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章”所记应该是同一件事,但两者在称渭、篇幅、结构、文字方面却差异很大。从这一现象推测,当年孔门七十子后学有记录孔子言行的风气,他们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录孔子言行的素材,今本《论语》就是从七十子后学的笔录素材之中精选出来的,它是孔子语录的“节本”或“精华本”。而在另一方面,七十子后学又在原始笔录素材基础之上进行扩充和阐发,大小戴《礼记》中记载孔子应对弟子时人的文章以及上博简《仲弓》、《子羔》、《鲁邦大旱》等,就是孔子语录的“繁本”或“扩写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有不少文章讨论了当代中国集体主义问题。但是这些文章多集中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至于中国集体主义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古代集体主义与当代集体主义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评价古代集体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会引起集体主义内涵发生哪些变化,当代集体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理顺中国当代多重集体主义内容的关系,这些问题都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拟从历史的逻辑角度勾勒出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实的发生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