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2.
宋代,五台山佛教虽则远不如唐代兴盛,但仍然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着外国僧人不断前来巡礼。其中,有日本僧人奝然、寂昭和成寻。碉然入台最先入台的是奝然。((宋史·日本传》:“奝然天禄,自云姓藤原氏,父为真连。真连,其国五品品官也。”此话有些含混,  相似文献   
3.
佛国五台山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环周五百余里,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是蜚声于国内外的佛教圣地。佛国沧桑当北魏拓拔氏雄据北方,定都大同之时,华严学流行,并传入五台山。《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文殊菩萨住在清凉山。华严学者认为,清凉山便是五台山。魏孝文帝在山上建大李灵鹫寺,清凉寺、佛光寺等也相继建立,由此形成文殊道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北齐时,五台山的佛寺增至二百余所,以至北齐不得不倾八州赋税收入供养僧众。北周武帝灭佛,五台山佛教衰落。隋初,文帝在五个台项各建寺院一所,并设斋度增,自称佛弟子。五台山佛教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佛教最繁荣的时期,而当时佛教名山胜境,则首推五台山。在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了武宗反佛之外,其余都是崇佛的,对五台山佛教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尤以太宗、高宗、武则天、代宗、德宗、宪宗、文宗为甚。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密宗、律宗、禅宗的名僧,纷纷到五台山活动,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远自日本渤海、新罗、罽宾、乌茶、摩伽陁等国的僧人,慕名专程来求法巡礼.国内的善男信  相似文献   
5.
三、不磨可灭的影响澄观继承法藏的学说,按“诸宗融会,禅教一致”的宗旨,广泛地吸收天台宗、禅宗、法相宗等的教义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整理、阐述并发展了法藏的华严理论,使华严理论更为完备、丰富和哲学化。他那一套以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论为核心,包括四法界、十玄门、五教判在内的哲学体系,是华严宗理论的典范。他的注疏成为华严宗的正统著述。早在唐末,法藏的著述在国内已经绝迹,人们只知道澄观及其弟子宗密的华严理  相似文献   
6.
圆仁,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入唐八家”之一,俗姓壬生氏,生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当唐德宗贞元十年,即公元七九四年。他幼年落发为僧,十五岁时,至日本佛教圣地比睿山,投入日本天台宗开宗大师最澄门下。最澄也是“入唐八家”之一,曾在公元八○三年泛海入唐求法。八○五年,最澄返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观想念佛观想西方弥陀净土的庄严美妙以及佛的形相和功德成就,叫做观想念佛。观想念佛是单纯观想西方净土诸相,不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实相,亦即不必去作哲理性的探索。因此,比起实相念佛来,是低一个层次的念佛方法。观想的内容,世亲《往生论》举二十九种,称二十九观,前面已经介绍过。《观无量寿经》举十六种,称十六观,即: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树观想、八功德水想观(宝池观)、总想观(宝楼观)、花座想观、像想观、佛身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想观、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  相似文献   
8.
二精致的“法界缘起论”澄观的基本思想,是以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论为核心,包括四法界、十玄门、五教判在内的一套精致的唯心主义体系。法界缘起论澄观的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论,是对华严宗性起教义的发扬。“法界”一词,佛教哲学中本来就有,华严宗拿来加以发挥,当作最基本的概念。在华严宗那里,“法界”又称“一真法界”或称“法性”,澄观还曾简称为“真界”。那么,什么是“法界”呢?澄观解释说:  相似文献   
9.
澄观评传     
在历史上,五台山著名的僧人,首推唐代的清凉国师澄观。他继承并发展了华严宗实际创始者法藏的学说,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精致的佛教哲学体系,成为中国佛教义学的一座高峰,对后世的中国佛教以至中国哲学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