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丈夫很想把妻子改造成一个"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妻,有的妻子也想将丈夫改造成温文尔雅的好男人。调查显示,中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许多夫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2.
来复铭碑     
“无极太极,两仪五行。元于无声,始于无形。皇降衰彝,锡命吾人,与生俱生,与形俱形。仁人合道,理器相成。圣愚异秉,予赋维均。是故,心为郛廓,性为形体。繇太虚有天之名;繇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存心养性,以事其天;慎修厥身,以俟其命;主敬穷理,以养此性。戒慎恐惧,以体此道。不愧屋漏,以事此心。斯与造物为徒矣!不尔,天顾卑之,人顾弃之,其将何以复帝者之命。陈思 沐手撰 济南清真南大寺始建于元代,寺内匾额众多,有碑刻多通,其中的《来复铭》碑,书法道劲,乃该寺创建初期遗物。铭…  相似文献   
3.
第三方惩罚既是社会规范在群体得以维系的基石, 也是个体维护社会规范的体现。当前关注社会规范的神经研究大多基于第二方惩罚的独裁者或最后通牒实验框架, 缺乏对第三方维护社会规范过程中相关脑区活动的探索, 对这一过程的内在神经机制也不清楚。本文基于第三方惩罚的独裁者博弈框架, 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DLPFC)进行不同极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同时依据第三方是否需要为其惩罚付出成本设计了零成本和有成本两个实验任务。结果发现, 第三方在零成本任务的情绪反应和惩罚显著受到tDCS设置的影响, 且阴极刺激显著提升了第三方的惩罚值, 这表明情绪机制对第三方惩罚有着重要影响。另外, 第三方在零成本和有成本任务中的惩罚差异在不同tDCS设置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第三方惩罚还受到自利机制影响的观点相符。本文率先为右侧DLPFC活动影响第三方惩罚提供了神经层面的证据, 且支持了第三方对社会规范的遵从与其负性情绪反应和自利加工密切相关的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4.
前瞻记忆的年老化效应: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佚  周仁来 《心理学报》2010,42(6):640-650
关注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年老化,采用基于双重任务的实验室研究范式,实验一控制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和线索的显著性操纵概念驱动加工和数据驱动加工过程,比较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年老化影响;实验二检验前瞻成分在前瞻记忆年老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和线索与背景的区别性作为概念驱动加工和数据驱动加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显著地促进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水平,前瞻记忆年老化主要存在于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前瞻成分较高的注意资源需求导致前瞻记忆的年龄差异主要受任务的认知需求水平所影响,当前瞻记忆是相对自动加工时,年龄差异小;当任务需要较多的控制加工时,年龄差异相对较大。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导致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双重任务的研究范式,操纵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分心水平以及线索区别性,考察了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靶线索与意向关联性对前瞻记忆的回溯成分有显著影响,靶线索与意向高关联时,意向提取过程符合自动加工;靶线索与意向低关联时,意向提取过程符合策略加工。(2)靶线索的区别性对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有显著影响,靶线索区别性特征显著提高对线索的识别水平,符合自动加工,当靶线索特征不显著时需要策略加工。  相似文献   
6.
前瞻记忆年老化研究的自然情境和实验室情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前瞻记忆矛盾现象在实验室情境和自然情境研究中普遍存在。当任务设置为日常情境时, 前瞻记忆不受年龄影响或随年龄增长而促进, 前瞻记忆成绩可能受人格、生活方式、任务材料、提示等因素的影响; 当任务是实验室情境设置时, 与年轻被试相比, 老年被试前瞻记忆成绩一般都较差, 前瞻记忆成绩可能受回溯记忆负载、线索类型和策略控制加工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前瞻记忆矛盾现象可能来自于环境与意向的社会性特征、认知资源分配策略等方面的原因。最后, 从被试控制、任务材料的设置、动机因素的探索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情绪能力是幼儿进行社会互动的一项关键能力,对幼儿的毕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情绪能力训练课程来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共识。研究针对3~5岁这一培养情绪能力的重要时间窗口,基于家长-教师-同伴的三元人际关系,开发了一套本土化的幼儿情绪能力训练方案。为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以北京市某幼儿园56名中班幼儿作为...  相似文献   
8.
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人类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inequity aversion),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产生不满和怨恨,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惩罚对方。以往研究发现,不公平感知(unfairness perception)会降低个体对不公平实施者的信任,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否会泛化到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即是否出现溢出效应)?此外,除了亲身经历不公平对待,人们还会作为旁观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公平行为。当观察到不公平行为且该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时,是否也会降低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操纵提议者分钱方案公平性,诱发公平和不公平情境,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trust game)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研究2同样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让被试作为观察者,观察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中的公平和不公平分配行为,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结果表明:(1)在先前的最后通牒游戏中...  相似文献   
9.
物理事实如何与主观意识相协调的问题被看作是意识困难问题的子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实质上是笛卡尔心身关系问题的现代版本。贝内特和哈克在神经科学的立场上,结合语言分析的方法对该问题的理论预设、方法论根源、以及该问题本身的正确性进行了考察,认为对物理事实和意识经验的区分源于神经科学描述与意识经验描述的混淆,这种描述的混淆又源于第一和第三人称视角的混淆。  相似文献   
10.
前瞻记忆需要经过策略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佚  周仁来 《心理学报》2010,42(12):1128-1136
基于视觉搜索范式,采用多目标刺激呈现的眼动测量方法探索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行为结果显示,对靶目标以及干扰目标的击中率比前瞻记忆目标的击中率均更高,只有前瞻线索和干扰目标比只有靶目标的反应时更长。眼动结果显示,第一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从干扰目标、靶目标到前瞻目标逐渐增长,在前瞻漏报中存在注视到前瞻线索的可能性,搜索序列中靶目标的存在会干扰对前瞻线索的注意。行为和眼动的结果表明,前瞻线索是否被注视到并不会决定前瞻记忆是否会成功,对于意向的实现需要目标检查或者预备注意加工过程,支持策略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