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帅  王端旭 《心理学报》2016,(7):867-879
传统观点认为,存在断裂带的团队中成员学习行为会受到不利影响,即"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研究通过聚焦信息相关断裂带,全面剖析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等不同团队学习方式,深入考察影响断裂带团队学习的关键情境因素,探讨并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道不同",可以"相为谋"。基于56个实际工作团队配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相关断裂带对团队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都没有直接作用。团队共同任期和交互记忆系统对信息相关断裂带团队内外部学习起调节作用:团队共同任期越长,信息相关断裂带越有利于团队内部学习及外部学习;交互记忆系统水平越高,信息相关断裂带越有利于团队内部学习及外部学习。  相似文献   
2.
陈帅 《心理学报》2016,48(1):84-94
对团队构成与团队绩效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充分利用团队结构优势、提高团队效能、建立竞争优势。理论界对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给予了极大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 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大分歧。通过明确团队断裂带的属性类别, 探索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 试图系统解释分歧产生的原因。基于115个实际工作团队配对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信息相关断裂带通过提高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水平促进团队绩效; 社会属性断裂带与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或团队绩效都无显著关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团队断裂带内涵及效能机制的认识, 推动团队断裂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鼎祚是唐代重要易学家。他为纠正时人专以玄理谈《易》之弊而撰著《周易集解》。该书为后世保留了大量汉易象数成果。李鼎祚重视易之象数,他在《周易集解》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汉易象数学,还客观强调了《易》之卜筮性质和功用,这体现了李鼎祚求真与务实的治学之风。李鼎祚重象数亦不舍义理,兼融儒道以说《易》是李氏易学的特色之一。李鼎祚提出易学源流之辨,以天象、象数为《易》之源头,以人事、义理为《易》之流传,主张学者治《易》应将天象与人事、象数与义理结合起来,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而不应偏滞于天人之一端。这种治《易》理念在其《序卦》双出的著书特色中亦有体现。另外,在李鼎祚生活的唐中后期,宗教冲击人文日益严重,儒学面对佛老挑战,陷入困境。李鼎祚作为儒门代表,他不仅在现实中积极践履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还在治《易》过程中注重对儒家义理的阐扬。李鼎祚将《周易》视为三教之源,以期通过易道之权威统领当时各家文化,建立以儒学为主导的社会新秩序,从而达到复兴儒学的目的。李鼎祚以《易》权舆三教,复兴儒学的主张反映了在唐代中后期儒学式微之际,儒家学者为修正儒学弊病,探索儒学新出路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饮食控制缺陷可导致超重、肥胖和饮食失调。已有研究表明,肥胖和饮食失调者在前额叶认知控制神经环路上存在缺陷。无创神经干预-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兴奋性来提高饮食控制能力,改善饮食失调症状。未来的研究应考虑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位点下的干预效应,融合其他神经生理技术考察无创神经干预改善饮食控制的作用机制,考虑个体差异性并结合客观的行为范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陈帅 《哲学研究》2023,(4):71-80
近年新发现四种明清《因明入正理论》注释,这些文献既证实明清因明著述的丰富程度远超以往认知,又极大扩充了相关研究的文献基础。本文依据四种新见文献及《卍续藏》旧有的四种注释,考察明清时期对因三相这一关键理论的诠释,进而从各家诠释的展开轨迹及相互关联,探究明清因明的构建及传衍。在传承中断的情况下,明清注释者凭借理论与文献层面的努力对因三相进行重构诠释。研习因明是明清佛教重振义学的一个具体体现。虽然明清注释难免与原典有所乖离,但此种误读更应被视作一种具有明显“本土化”特质的诠释,其学术价值体现在更广阔的哲学史等维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