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不合规任务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动态影响机制。通过收集分析71名新员工连续5个工作日的追踪数据发现,不合规任务会诱发新员工的不愉快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投入,工作成长观能够有效缓冲这一负面影响。以上结论拓宽了不合规任务的影响后果,并为如何干预不合规任务给新员工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29名中学教师对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工作狂类型,并进一步揭示这些类型与工作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按工作狂得分可分为三类:重度工作狂、中等偏高工作狂和中等偏低工作狂;(2)不同类别工作狂会对工作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契约作为组织中一种非标准化的工作安排,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其对契约获得者的积极效应,相对忽视了对未获得者的消极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公平理论,探讨了同事个性化契约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结果发现:同事个性化契约会引发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员工与组织间较高的社会交换关系会削弱同事个性化契约对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岚  叶茂林  陈宇帅  王震 《心理科学》2018,(5):1200-1206
下属默契指的是下属与上司间不经言传而暗相投合的状态,它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下属绩效。因此,探讨下属默契的产生原因,对组织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目标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上司地位知觉对下属默契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通过对186名企业员工的调查分析发现,上司地位知觉对下属默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馈寻求行为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下属的观点采择能力调节了反馈寻求行为与下属默契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面孔研究已渗透进领导力研究领域,并掀起了一股领导者面孔特征的研究热潮。目前,可操作化的领导者面孔特征主要包括:面孔年龄、面孔宽高比和面孔特质,这些面孔特征不仅会影响下属的态度和行为,还能提供客观的组织绩效信息。认知心理学的内隐领导理论、原型匹配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的优良基因理论、本能释放理论是上述机制的重要依据。未来研究可探讨华人领导者的娃娃脸效应及权变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应量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了统计检验的不足, 二是使得效应有可比性。结合统计显著性和效应量, 才能得出适当的统计结论。效应量应当具有一些基本性质, 包括与测量单位无关、单调性、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国际上流行的中介效应量κ平方就是因为缺乏单调性而引发质疑和研究, 从而被彻底终结了其作为中介效应量的合法性。R平方型中介效应量同样有缺乏单调性的问题。文末讨论了如何报告中介效应量以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JD-R模型探讨了职业胜任力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职业胜任力弱化了工作要求和情感衰竭之间的正向关系;(2)职业胜任力正向影响工作投入;(3)职业胜任力在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启示可通过提升员工的职业胜任力,促进员工的工作投入并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因子混合模型(FMM)是考虑了群体潜在异质性后的因子分析模型,它将潜在类别分析(LCA)与传统的因子分析(FA)整合在同一框架内,既保留了两种分析技术的优点,同时又展现出独特优势。FMM的应用主要包括描述变量的潜在结构、对被试进行分组以及探测社会称许偏差等。我们建议分别采用FA、LCA与FMM三种模型拟合数据,参考拟合指数和模型可解释性选择最优模型。总结了FMM的分析步骤以及软件使用,并用于探讨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的测量模型。未来研究应关注FMM分析过程的简化,继续深化对拟合指数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勤压力作为一种新型压力源,近年来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话题。通勤压力是指个体在通勤过程中所遭遇的压力事件以及所产生的紧张反应,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人特征、家庭压力以及所处的工作情境。资源保存理论和控制理论是解释通勤压力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不同通勤模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丰富边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未来工作自我是一个未来导向概念,反映的是个体关于工作希望和抱负的未来形象的表征,是可能自我在工作领域的应用,为理解人们的主动职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工作自我具有清晰度和详细度两个属性,并与职业可能自我存在区别。目前,研究证实:自尊、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探索能够预测未来工作自我;未来工作自我又会影响主动职业行为、求职结果、创造力和工作绩效。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未来工作自我的弹性和易得性、认知的预测作用、情感的中介作用、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以及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