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作松  季浏 《心理学报》2006,38(4):562-575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量表法进行了研究,控制了相关变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常锻炼的高中学生比锻炼不足的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一差异表现在两者之间的情感成份和特殊生活满意感上;一次的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小锻炼量和中等锻炼量的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加深,而大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倒“V”型的曲线状;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中等锻炼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小锻炼量和大锻炼量的效果;(2)身体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对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徐波  季浏  余兰  徐霞  陈作松 《心理科学》2003,26(3):517-518
1 研究目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词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体育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了解体育锻炼与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总体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和运动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王栋  陈作松 《心理学报》2016,48(3):305-317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的有效测量工具, 揭示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包含行为重建、有利比较、委婉标签、非人性化和非责任; (2)性别、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可有效解释和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 但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效应较低, 项目类型成为负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的最佳变量; (3)在控制性别、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的基础上, 非责任成为负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队友和对手)的最佳指标; 委婉标签和行为重建分别成为正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的最佳指标。文章说明运动道德推脱可以解释和预测我国运动员的运动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机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作松  季浏 《心理科学》2003,26(4):740-740,737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身体锻炼与情绪变化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许多国内、外的研究支持了身体锻炼对调节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改善心境状态有着明显的效果。美国学者Cox(1994)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了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基本假说,即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注意力转移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内啡肽假说、胺假说。试图从理论上解释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机制。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假说大抵存在生物观、认知观和社会文化观等三种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