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精神的发展与民族凝聚力的重构阮纪正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和结果。它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一样,民族凝聚力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凝聚力的因素,到了现代社会有可能变成离散力的根源。例如人们常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群体本位”的,这种群体取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在我看来,这一说法虽不无道理,但须结合具体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立。同样,对那种认为现代商品社会里所谓“个体本位”的精神会妨碍社会群体凝聚力的观点也应作具体的分析。我们社会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必然引起社会目标的变换、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关系的重组。而我们真正的民族精神、也就集中表现在这全面性的改革变换和重组重构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具有“个体自觉”传统的。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在于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自觉,而是传统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把人的“个体自觉”纳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道德建构阮纪正儒家文化是一种泛道德主义的文化,它在建构我国古代道德和维系传统社会方面,积累了不少的历史经验。我们知道,伦理道德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别是对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来说,任何发展都不可能断然地割断原先的传统。但问题在于当今时代我们的社会转型中,文化转型也是不可避免的。儒家文化所规定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境界,明显地跟当代社会的走向不符,由此也就产生了儒家文化传统自身的扬弃和超越问题。本文从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归宗儒学、…  相似文献   
3.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牵涉到上下左右各方面的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处理宏观改革、微观改革以及这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从方法论上去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1984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辩证法也就是社会主义唯物论。它的研究,不应从概念和定义出发去推导出一整套社会主义辩证法的范畴体系,而要从实际出发去探讨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各种情况、问题、经验、教训,并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社会中的“活力”应是个历史范畴,它是有着特定的具体社会历史内容的。正如自然界中的“活力”反映了某种自然有机体整体对特定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样,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5.
SARS事件突出暴露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体制改革中片面突出经济增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片面追求市场化的支配地位,是导致病象的内在逻辑.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出发,认为应避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泛市场化"倾向,指出"有管理的市场化"是其应然走向,呼吁在改革实践中重新回复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的方法论,应抓好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寻找开放的客观依据,为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打下基础。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把握它的矛盾发展的,我们可以把开放理解为系统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开放和不平衡是系统有序之源。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阀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纯无序的状态,转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都有序的状态。作者认为,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典型阶段,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  相似文献   
7.
耸立珠江之滨,宛如临海高翔的“白天鹅”,是我国第一间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合作性质的现代化大型宾馆。她开业四年多来,经受了国内外旅游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考验,以独特的中国传统风貌,高雅的园林格调,朴实、殷勤的优质服务,招徕中外住客一百四十多万人(次)和参观人士五百多万,开房率达85%以上,创造当年开业当年偿还债务的良好开端,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赢得中外称誉,成为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SARS事件突出暴露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体制改革中片面突出经济增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片面追求市场化的支配地位,是导致病象的内在逻辑。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出发,认为应避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泛市场化”倾向,指出“有管理的市场化”是其应然走向,呼吁在改革实践中重新回复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改革的方向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十一届三中全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富有远见地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邓小平指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所谓开放,则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的重要方面和改革的前提条件。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其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要重视“法轮功”现象所谓“法轮功”现象,是指以“法轮功”为代表的群众非理性聚集现象,这个聚集效应具有某种明显的反社会、反政府和反科学的倾向和性质。历史上在社会矛盾尖锐和社会动乱关头,这类现象其实并不少见。为确保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揭批“法轮功”的思想政治斗争。原先名不见经传的“法轮功”及其头子李洪志突然变成了传媒报道的中心,而与此相应的“法轮功”现象则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什么一个极为普通的“气功”骗子几乎在转眼之间,竟然可以用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