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非形式逻辑是如可诞生的?它研究些什么内容?它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具有怎样的哲学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深刻的历史背景 伟大的哲学家莱布尼兹曾有一个美妙的设想:将逻辑处理成演算;使得推理的有效性可以转化为计算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他的这一设想,逻辑学家以及数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的工作,莱氏将“逻辑”处理成演算的设想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得以实现。莱布尼兹也因此被人们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狭义的,即数理逻辑)的奠基  相似文献   
2.
严格地说,谬误是指不正确的论证,尤指那些似是而非的论证。对谬误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有效地识别他人论证中的逻辑错误并在自己建构论证时避免出现谬误。谬误通常可分为形式的和非形式的两类。前者产生于对形式逻辑推理规则的违背(如使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莱布尼兹有过一个美妙的设想:将思维加以逻辑处理或演算,使得推理的有效性可转化为计算的可靠性,这样,当争论发生时,争论双方只要“拿起铅笔,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计算”,问颢便会仰刃而解。在他之后,逻辑学家以及数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的工作,莱氏的设想在特定的意义上得以实现。从被认为是数理逻辑成熟标志的《数学原理》发表,至今已将近一个世纪,其间,又诞生了现代逻辑的三大成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论”。现代逻辑沿形式化方向的发展仍在不断深入,许多逻辑学家沉溺于公式、符号间的演算,甚至有人认为数理逻辑将构成全部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实践的逻辑”要求的不断增长和数理逻辑对日常思维中逻辑问题的无能为力的日益显著,非形式逻辑越来越引起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的关注。非形式逻辑以论证为中心,力图回答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论证的分析,语言预设的特征以及谬误的类型等。其中对论证的分析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蒙诺·比尔兹利(Monroe Beardsley)采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论证的结构以帮助人们对论证进行评估,这种图表经过斯蒂·文·托马斯(S·N·Thomas)和诺尔特(J.E. Nolt)的发展和完善,就形成了所谓的  相似文献   
5.
论证的评估与建构是论证活动总体中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理性地建构有说服力的论证,不仅有助于探求知识,阐述真理,它也是有效地评估他人论证的一个基本逻辑要求。道理很简单,评估本身也应有充分的根据,这些根据的存在形式便是论证。在某种意义上,不会建构论证的人也就不会评估论证。由于不同  相似文献   
6.
论证的表达形式是语言,所以,对论证的分析离不开对表达论证的语言的分析。非形式逻辑不仅对语言的主要特征如约定束成性.功能多样性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而且对预设问题进行了精细的探讨。由于预设不限于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内容,语言逻辑、哲学逻辑等学科在有关方面也作过较充分的讨论,这里就不再专门介绍。下面介绍一下语言交流中的“合作原则”,并简要说明它们与预设之间的关系。这些原则是: 1.数量原则:尽量多地提供所要求的信息;不要提供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 2.质量原则:不要说你相信为假的话;不要说缺乏根据的话。 3.相关原则:每一语言表述都应针对一定的意图。 4.方式原则:避免模糊和歧义、简明扼要并讲究条理。这些原则便构成了所谓的“对话性预设”: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语言交流活动是遵循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