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敬爱的孟向召长老已于今年2月7日被主接去,在世89年。 孟长老生前是北京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他具体负责北京市基督教会宽街堂的工作。经常在主日讲道,还主领查经班(每周三上午),尽心竭力做牧养工作,深受众弟兄姊妹的爱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独特案例分析法(ideographic case analysis),对某中外合资企业组织管理特征和新技术投资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层剖析,在合资企业组织适应与新技术引进时机的关系方面,获得了富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结果。研究提出以合资企业新体制与技术系统的互补与兼容作为新技术投资决策高效能的契机的管理战略,并讨论了合资企业新技术投资决策的风险因素及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康德哲学方法的宏论细析──评陈嘉明同志著《建构与范导》钱广华,张能为康德哲学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哲学界研究的重点,如何从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来进一步推进研究,无疑是件创造性的艰苦工作。近读陈嘉明同志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的《建构与范导》一书,深感这是康...  相似文献   
4.
针刺手法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针刺手法研究的现状,发现在针刺手法的临床了应用中,充满着诸多的尖锐矛盾和盲点问题。认为对这些与针灸密切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如不能及时,科学的解决,势必阻碍针灸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介导用系统科学指导解决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存中的问题,并强调实验设计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重要性,建议积极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解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语言熟练度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17位被试参与本研究。被试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在被试完成中英文的stroop色字的任务过程中对被试进行fMRI扫描。结果:在色字相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侧枕叶及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双侧腹侧枕叶有更强的激活。在色字不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枕下回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并无显著激活的脑区。此外,中文Stroop效应引起左侧额下回显著的激活。英文Stroop效应中,左侧额下回无显著激活。结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得出,语言熟练度影响了对注意控制有重要作用的背外侧前额叶以及与反应抑制有关的左侧额下回在Stroop任务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了Stroop任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蔡莹莹 《管子学刊》2012,(1):115-122
本文介绍著名西方汉学家葛瑞汉的墨子研究,主要以"墨子十论"为讨论重点。本文第一部分简介葛瑞汉之学术研究概况;本文第二部分分别讨论葛氏提出"墨分为三"与十论篇次关系之理论,共有:其一,《非攻上》归属问题与《天志》诸篇关系;其二,《非命》诸篇之错简问题;其三,导致三派分歧的主题研究三大主题,逐一述评葛氏之研究成果,并参照相关文献,检讨其得失所在;本文第三部分则略论葛氏提出的墨家分派及其"十论"研究的效用与限制;最后则说明中、西学界治学方法、风格之异同,而吾人若能两者并参,截长补短,则必能双赢。  相似文献   
8.
斯坎伦在其著作《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中提出了"推卸责任的解释",对事物具有的自然属性、有价值的属性以及我们对事物采取某种行为的理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价值不能为我们提供行动的理由,理由是由事物的其他低阶属性提供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双重条件"、"取消主义"、"错误理由"的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欺诈性道德风险是经济运行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商业欺诈的动机在于谋取更大的利益或非分的利益。在经济活动的非人为的、客观性的风险之外,出现了另一种风险,这就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存在表明人性总有幽暗性的一面。人们或以诚信的手段,或以欺诈的手段,来满足自己追求利益的欲望。进一步完善法制,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是我们与经济欺诈进行斗争,减少道德风险的有效武器之一;重建经济诚信,则是防范道德风险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崇尚裹头扎巾,这成为那时候服饰的一种特点。唐朝是与外界交流很频繁的一个时期,当时周边少数民族因互市朝贡等诸多原因纷纷来到中原,穿着打扮互相影响渗透。到了宋朝,头饰中就多了一些儒雅的气息。各幅名画中记载的中国古代头饰特点很分明,不同的头饰反应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是各时期的文化产物。头饰与服饰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习俗、各民族之间以及各国之间的交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历代中国画作品是记载和传承文化历史的最好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