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张浚与佛学     
张浚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既引荐洛学之士,又曾禁止洛学,晚年则终信道学,著书立说,于道学多有阐发,对宋代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张浚终生信佛,长期与圆悟克勤、大慧宗杲等禅师交往,深研佛理,认为佛教有益于世教,提倡以诚来修心养性。在他的影响下,其母计氏、兄张滉、子张栻皆信佛,在当时影响很大,人所共知浞鹧Щ褂跋炝怂穆逖?思想的发展,甚至对张栻的学术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对王安石《易解》曾给予过较大的关注 ,尤其是程、朱二人对《易解》赞誉多于批评 ,在他们自己的易学著作中较多地吸收了王安石《易解》的一些解说。黄震甚至以《易解》补朱熹《周易本义》之缺。杨时、朱震、郭雍等人对《易解》也多有评论。理学从《易解》中吸取了不少养分。由此既可以加深理解理学汇聚百学之功 ,亦可见《易解》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君臣讲<易>、臣民进呈<易>之风盛行,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得到封赏的人比比皆是.宋代君臣注重<易>理,并借此评论、讽谏时政,具有学以致用的意义.这种情况对宋代易学的繁荣与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宋合州阳氏家族经朱熹弟子(要)渊、度正,尽得朱氏学术之传,并世传其学,既上承蜀中程氏易学而发扬之,又下启鄞县史蒙卿静清之学,开四明朱氏学术之先.合州阳氏于易学深造有得,世传易学,老而弥笃,反对章句义疏,而重在日用常行,讲求体悟,并于象数图书之学多有自得之见,折射出程朱理学在南宋晚期重践履、朱陆合漉、易图学蓬勃发展等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力图融会程、邵易学。他深研邵雍易学,提出“性善之义具于《易》”,并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学源流及有关分歧作了进一步考证,得出图书相通的结论。魏了翁重世教,学术以济世为旨。  相似文献   
6.
邵雍为宋代象数说《易》之大宗,其学通过友朋、弟子、子孙、术士等途径广泛传播,而友朋、子孙、术士传其学多在巴蜀。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极大,其中蜀人张行成得司马光、牛师德、牛恩纯之传,又得邵雍十四图及王湜《皇极经世》之学,影响最大;邵雍子孙长期留居巴蜀,使邵氏学术在巴蜀乃至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术士传播邵雍学术则源于蜀人杜可大,经过祝泌、傅立等人的大力弘扬,成就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佛教教义解说易理,或以易理解说佛教教义,可以称之为佛教易学,或佛学易。自三国时康僧会引易明佛始,佛教易学从最初的格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易学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儒学的义理哲学化发展,对易学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隋唐时期,佛教界大多借助易学象数、义理权说佛理,在佛教各宗创教立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两宋时期,儒学复兴,宋儒借佛理论易解易,而佛教徒论易反不如儒家为盛。此时,杨简、王宗传等以心学言易而流于禅,开易学新风。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后期,儒家以狂禅解易,流于异学,而佛学界以佛释易、以易论佛也十分盛行,其中,紫柏真可、释智旭更有专门易著,最为知名。民国以来,以佛论易,其风不替。  相似文献   
8.
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为重要.程颐、袁溉、薛季宣的言行确实影响过士大夫人蜀求图.元明学者的相关记载表明谢氏所传之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与邵雍<先天八卦圆图>也有差异.此图可能传自彭大雅,传播者有谢枋得、吴蟾、虞集、吴全节等人.明初传<天地自然河图>的陈绎曾也与谢枋得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生长于巴山蜀水的历代各族人民,从覆盖了巴蜀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巴蜀文化中凝练出代表巴蜀文化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精神,并逐渐建构起形而上的、日臻精密的巴蜀哲学。经代代相传和光大,逐渐凝聚成为巴蜀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体现了巴蜀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概括和总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