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明贤 《法音》2021,(4):10-13
2021年2月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了《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在宗教事务中,对人员的管理历来是重中之重。许多复杂疑难问题的出现,其根本症结还是在于人。因此,规范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乃至健康传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释明生 《法音》2022,(11):28-29
<正>10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科学行动指南,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广东佛教四众弟子应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释明贤 《法音》2020,(1):71-74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无数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国基永固,也是数千年来中国化佛教永恒不变的祝祷。十九届四中全会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号召全体佛教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佛教文化,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2]而佛教教义从各个维度上自觉趋向于新时代进中国化的努力,必将以其"中国之义"奋力书写出"中国之治"的佛教答卷。  相似文献   
4.
释明生 《中国宗教》2014,(10):36-36
当代,尽管中国佛教界通过对外交流,在凝聚海内外佛教力量、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亚洲佛教信仰国家的海外推广力度相比,中国大陆佛教界的海外传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勾画了沿线亚非欧国家共荣发展的路径。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绿色之路、和谐之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以《大乘百法明门论》为中心,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佛学,结合人生实际,作了些观察思审。主要是想理解人生。究竟“人”是什么?“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求生?甚至强烈地要求生?我犹很不理解。但是,人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天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无人,即无世界。使人不欲生,世界即将变成荒凉的沙漠。从天下四方八面不同的渠道,共同探索一下人生的问题,或许还是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款待生活     
正拆穿一则笨拙的谎言并不难,但人们对尴尬的心领神会同样精准,于是,明知欺骗,往往还会各自讳莫如深:生活中应用的美学,从来不是真相,而是自由与舒服。我们会发现,磅礴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乘势而来,有一种醒目的光澎湃环绕;然而,即便是平素寻常的人,也可以在三言两语之间,精巧玲珑,虽不华丽堂皇,却也尽得体面。  相似文献   
7.
8.
广东毗邻港澳,五大宗教齐全,历史文化悠久,对外联系广泛,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广东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以身为人,以身为我;人、我、身三者,名异而实一。且问:此一实者,究竟为人、为我、抑或为身呢?且何义名人,为什么要以身为人?何义名我,为什么要以身为我?身又具有何种特殊作用、竟能兼作人我?这是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者,谁也讲不出半点道理来的。人类能永远过这种蒙昧生活吗? 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这是我们人类祖祖辈辈、积习相沿的旧观点。人类过去忙于解决建立社会秩序、解决饥饿问题,无暇对此旧观点进行观察与改造,致使以身为人、以身为我的旧观点,在人类生活中几几乎变成了不可动摇的准则。通过反复观察,以身为人,问题不  相似文献   
10.
正记忆有时是不可依仗的。以为根深蒂固已然牢记的,却未能在记忆里永垂,倒是那些缺席与错肩,历久弥新,余音回绕。如约而至的,未必能够一一铭记;倒是误期失约的,挂了久久的怀。比起成功,更加镂心刻骨的或是失败的一记重拳。如同一匹华丽的锦帛,跳了针,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