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3):33-36
流通分一、示据理事以立论【论文】书至此,有傍不甘者呵曰:"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安用汝许多罗嗦,分疆立界为?"予应之曰:妙性虽离名相,名相岂碍妙性;虚空法界虽无疆界,疆界岂碍虚空法界?吾欲捨东往西,必须定南辨北,庶几方向不迷,措足有地。【讲记】上来,论主造论,慈悲济世,慧日高悬,  相似文献   
2.
④释无禅无净土【论文】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  相似文献   
3.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造《宗教不宜混滥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著,包括其中原注的文字,共3557字,可谓字字珠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长期从事中国佛学院的教学工作。对于此论,长老从1984年起即开始为中国佛学院学僧进行讲解,先后讲解过六遍。长老讲解既保持了信仰的虔诚,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条分缕析,考证严密,深入浅出,而内涵深刻,读者从中可以正确了解佛教的历史、佛教名相的精义和修行佛法乃至于为人处事的道理,是当代一篇不可多得的释论范本。讲记全文九万多字,本刊拟从本期开始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12):50-52
五、勉报恩利生(一)诫宗教勿滥在宗:专阐宗风,犹须教印在教:力修观行,勿滥宗旨【论文】今之欲报佛恩、利有情者,在宗则专阐宗风,尚须教印;在教则力修观行,无滥宗言。【讲记】《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或参禅,或念佛,或修止观,皆无非是方便法门。正是由于多种不一样的法门,各有自己的特点,或可说为法则和要求,凡修学之人,遵照自己所修持的法门法则要求去修学,可以正确地、稳当地达到目的,方能所有成就。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肯遵循自己所修法门的法则要求,任意东拉西扯,张冠李戴,那将是怎样的一种不伦不类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5.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2):42-45
(二)天台、南岳:实证匪易【论文】智者示登五品,南岳示证铁轮。故知今人于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讲记】智者大师(538-597),讳智顗,生值梁、陈、隋三代。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乞师为授菩萨戒,师为命法名曰:"总持",杨广尊师,号曰"智者"。智者大师被尊为我国天台宗的第四代祖师(前  相似文献   
6.
三、流通分(一)上座回心,求生净土1、皈依【论文】彼曰:我昔何罪,早昧真诠;宿有何福,得闻出要。愿厕门墙,执侍巾瓶。余曰:余有何德,敢当此说!但余之所言,皆宗诸佛诸祖。汝但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昔天亲菩萨,初谤大乘,后以宏大赎愆。汝能追彼芳踪,我愿  相似文献   
7.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8):49-52
【讲记】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往往以"阴阳"论事。则谓12是阴数的最大,9是阳数的最大;这两个数字都是代表了最多——天(乾)无限大,地(坤)也无限大。把这两个数字再乘起来:12×9,其值便是108,也就是天地时空(宇宙)无极无限了,用佛教的话来说,便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知道,所谓"百八",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实数,而是极言其多、乃至无限的意思,也是无所不包、极其圆满的意思。概而言之,则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也不能出乎"百八"以外,竖穷横遍,具足一切功德。  相似文献   
8.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6):44-49
3、揭示今人之误【论文】今人不教人力参,而为人讲演,使其开解路、起卜度,以己见会祖意,依稀仿佛,想个义理,全体是错,便谓就是。直饶不错,只是泥龙、画饼,岂能致雨、充饥!所以,宗须真参,方有实益也。未开眼者,闻其讲说,喜出望外;其有具眼者,必痛彻骨髓矣!如此宏宗,徒有大损,毫无实益  相似文献   
9.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1):34-39
六、说教外别传(一)问答1、问【论文】然则,教外别传之说,非欤?【讲记】上来,论主如实地阐释宗教之正义,于是,引发此问。2、答【论文】曰:言教外别传者,令人于指外见月也。又宗家提持,超越常格之外,名为教外别传。【讲记】从上佛祖,禅门师弟"教外别传",毕竟传个什么呢?所谓向上一着,所谓第一义谛,所谓不  相似文献   
10.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1):28-30
二、详明机锋转语(一)机锋转语的由来【论文】及至曹溪以后,禅道大行。不立文字之文字,广播寰区。解路日开,悟门将塞。故南岳、青原诸祖,皆用机语接人。使佛祖现成语言,无从酬其所问。非真了当,莫测其说。以此勘验,则金鍮立辨,玉石永分。无从假充,用闲道法。此机锋转语之所由来也。【讲记】佛法即是心法,本来离于言说之相。所以,释迦牟尼佛临终在灵山会上曾说:"吾四十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