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郭武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县滨都村人。生于金皇统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系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高徒,“全真七子”之一,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人后执掌全真教,为全真教龙门派...  相似文献   
2.
郭武 《中国道教》2003,(3):39-41
“净明”是宋元净明道用以名教之词,有关其来历可谓众说纷纭。只是,诸家之说皆有可商榷之处。今试对诸说作一评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祈望大家教正。近有学者认为:“净明”一词之由来,乃是受到了唐代佛教禅宗心性本净本明之说的启发①。这种说法,似乎忽略了唐代佛教其他宗派关于心性的论述,且未重视日本学者秋月观的研究成果。唐代以清净圆明来描述、比喻“自性”的佛教宗派并不只禅宗一家,如华严宗即以为:〔性〕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祗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犹如明镜现于染净,虽有染净,而恒不失镜之明净。祗由不…  相似文献   
3.
郭武 《宗教学研究》2005,19(2):9-14
本文就元代净明道所受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为:朱、陆学说之所以能对元代净明道产生巨大影响,乃与其多活动于江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净明道的宇宙观实多吸取了朱熹之学,而其修行论则多受到了陆九渊之学的影响.但是,净明道并未能很好地消化朱、陆之学说,由此而导致了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些矛盾.  相似文献   
4.
郭武 《宗教学研究》2004,2(4):10-16
本文结合有关宗教学理论,对宋元净明道所推崇的"净明"、"忠孝"概念进行了解析.作者以为:宋元净明道视世俗性的道德实践为"神圣"的宗教修炼,实与宗教学中的凡俗可以"转换"为神圣之理论相合;而净明道徒的这种"转换",则多与其个体的"宗教体验"有关.至于元代净明道借"无极"概念来释"净明",以"净明"为回复宇宙根源之境界,则合于宗教人经验到与万物的根源、终极的本体或神圣的世界契合之感.换言之,宋元净明道的"净明"、"忠孝"说,实与各种宗教的本质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郭武 《中国道教》2009,(4):40-41
"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艺术家,擅长绘画与书法.他的本名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因见证明王朝灭亡,故曾看破红尘而出家隐居;其书画中"八大山人"的落款,既似"哭之",又似"笑之",由此而得称绝笔.本人近读民国延寿居士编<青云谱志>,从中得知"八大山人"实际上就是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道")之青云谱(又作"青云圃")道院的兴建者朱道朗,且此人还开创了净明道的一个支派--青云派①,详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卿希泰先生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1991)。在四川大学读书期间,我曾上过卿先生开设的"道教思想史"课程,并在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此后的研究历程中,我曾拜读了卿先生的所有作品,对先生的学术贡献及研究方法等有所了解。适值学界为纪念卿希泰先生而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愿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与各位分享,以此缅怀我敬爱的老师。有关卿希泰先生的学术贡献,詹石窗教授曾  相似文献   
7.
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儒、道兼修的人物,著有《太平两同书》等。《太平两同书》之宗旨,乃在力图揉合道、儒两家思想而提炼出一套供统治者采用的“太平匡济术”,全书分贵贱、强弱、损益、理乱等十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对“致太平”之“本”和“术”进行了讨论,其中既有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亦不乏深刻的辩证思维色彩。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道教追求实现的目标是长生成仙,这种追求是道教信仰的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道教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来说明这种信仰乃是人类渴望超越有限的心理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道教追求超越有限的途径是一种宗教的途径,但也受到人们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许逊信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逊是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事的主角,也是宋元间兴起的“净明道”所奉的祖师。人们对许逊的信仰自东晋以来即已在局部地区流传,之后逐渐形成所谓的“孝道”,并经过吸收传统符道派及儒释诸教的学说,而于宋元间在江西南昌西山形成了所谓的“净明道”或“净明忠孝道”①。净明道主张“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②,在宋元两代乃至明清影响颇大。元代以后,该派贬低了斋醮、符的作用而全力推崇“忠孝”伦理,注重内心的修炼,主张“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③,并以为:“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  相似文献   
10.
郭武 《中国道教》2005,(3):29-31
所谓“孝道”,是晋以来人们因共同尊崇孝或许逊而凝聚成的一个宗教性群体,以推崇孝行为主要特征,乃“净明忠孝道”之前身。学术界关于净明忠孝道形成时间的看法颇有分歧,如日本学者秋月观认为应在元代刘玉教团出现时,而中国大陆学者则多主张应为南宋何真公教团出现时;但无论如何,大家对南宋以后有崇拜许逊之“教团”存在,却有着一致的认识。那么,南宋以前是否有崇拜许逊之“教团”存在呢?笔者所说的“教团”,实指具有宗教性质的团体。在这种团体中,人们不仅追求共同的信仰、崇拜共同的神灵,而且拥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场所,甚至还造作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