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郑开 《中国哲学史》2020,(1):128-128
本书拣选了早期中国哲学文本中公认晦涩的术语和争议较大的表达,如道家学说中的"无""无为""因是",儒家学说中的"仁""心""性",名辩思潮中的"名实""指物",以及作为公共话题的"类""名分""感应"等,力图通过语义分析给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刻画,宗旨则是揭示中国古人如何在道物、德性、伦常与名理的论域中讲道理。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本体论"概念的误置屡见不鲜,因为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本体"和"存在",并不符合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澄清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要想准确而内在地理解中国哲学理论范式,就必须从心性论层面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同样地,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独具特色,迥异于古希腊哲学以来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以道家哲学为例,"道"不仅不出现于时空之中(无象、无形),亦不出现于语言之中(无名),具有明确的"非实体性",而古希腊以来的metaphysics则掺入了更多的物理学思考的特点。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体现为心性论、实践智慧与境界理论,而不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知识论。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政协委员当中,张继禹道长十分令人瞩目:这位年轻的张天师后裔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在落花时节,我们有缘和张继禹道长相约北京白云观,品茗,长谈,受益非浅,回味无穷。现在,我把访谈张道长的记录刊登出来,愿与广大读者分享。 本刊记者:张道长,我知道您很忙,而关于道教又有说不尽的话题,所以我想简化一下今天所谈的内容,请您直截了当地谈一谈传统道教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道教怎样适应现代社会,并积极地介入影响正在发生着的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 张继禹道长: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今年是20世纪的最后年。 站在…  相似文献   
4.
道家心性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文通曾说 :“儒家心性之论 ,亦以兼取道家而益精” (《蒙文通文集》第 1卷 ,第 2 5 6页 ) ,提示了儒、道两家于心性之论相互切磋的深刻关系。但是 ,我们在泛滥于儒家心性论的同时 ,反倒昧于道家心性论的形态和特征 ,似乎心性哲学只是儒家的“独门功夫”。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道家心性论 ,描摹它的理论形态和特征 ,并检讨它与儒家心性论、道教心性学间的复杂关系。一、自然本性细检《老子》和《庄子》内篇 ,独无“性”字 ,那么我们何以谈论道家关于性的理论呢 ?我们当然不能根据早期道家文献中没有“性”字而断言它没有关于心性的概念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道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和理论语言都极具特色,殊不同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围绕城邦、正义等主题展开的对话与讨论;这主要是由道家如何理解政治性、如何阐述哲学性决定的。"玄德"概念及其理论乃是道家政治哲学思考的重要基础,因为它既是哲学突破的标尺,亦是前诸子时期"德"的思想传统之创造性转化。而自然与无为、混沌与秩序等问题则涉及了道家伦理学(含政治哲学)的深刻内容及精神气质,既体现了古代思想世界立足于人性的思考特点,同时也展现了道家独特的超越社会政治秩序、伦理规范甚至国家形态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6.
祭与神圣感     
祭作为古礼的核心,不仅呈现为仪式程序,还内含了复杂深邃的精神经验及其规律。从儒家对早期祭礼的阐释旨趣入手分析,儒家哲学中最为复杂、最为深邃的概念——"诚",实际上源于祭仪中特殊而真切的"通于神明"之精神体验,只不过儒家学者将浸淫于古代宗教实践仪式的"通于神明"之精神体验予以创造性转化,并在哲学层面赋予其新的人文理性之意义。这是儒家哲学内蕴宗教意味和神秘主义色彩的所以然之故,也是它执着于"神道设教"初衷不改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