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广东三水县召开了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小型座谈会,现将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一种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另方面则是人们交互作用和活动的产物,因此,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离不开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分析。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社会总系统,是由社会的客体系统与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有关问题,有热烈的讨论。按传统的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本体论;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本体论;更多的人把马克  相似文献   
4.
一、实现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谓稳定,就是系统受到若干因素的干扰后,其基本性质保持不变。在社会历史领域,稳定表现为社会稳定,它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从范畴的特定含义看,社会稳定不仅表现为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直观现象,如整个社会系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有条不紊,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等等。而且还包括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即社会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结构协调,整体可控状态、这种协调和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这个当前全球性课题的解决,有赖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表明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之前的几千年哲学史中各派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解答。随着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实践相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个领域中主客体矛盾历史地发展的问题。一、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据:人始终具有受制于自然的“受动性”,而“人化自然”则永远具有“人道主义”的品格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逻辑的…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一百多年来,它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哲学发展的大道,成了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指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坚持恩格斯这个科学论断。然而,在此前提下,总结百多年来人类实践的新经验,进一步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按照  相似文献   
7.
邹永图 《现代哲学》2000,(1):104-10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为“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哲学学说。从其诞生至今,已成为世界上一切共产主义政党和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然而,从理论形态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哲学,却仍然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8.
专著《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紧紧抓住了我国正在全面实行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三大建设的总机制——反腐保廉,就其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必将在实践上引导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更为积极有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首先,腐败行为是人们的灵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剥削阶级特别是为资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內外通行的历史唯物论理论体系,大多是依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的表述建立起来的。究竟以《序言》作为标准来建立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体系是否妥当呢?这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论最基本的范畴。本文的任务,并不是全面论述这对范畴,而是就学术界关于这对范畴分歧较大的若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有的同志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的流行说法,是不科学的”,“它本身不是物质”。因而提出了“社会存在同它的物质承担者的关系”这个命题(《论上层建筑不是社会存在》,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