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言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认识方式的特质。首先,语言类型影响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一个民族中的词语、概念、范畴,最能反映出该民族所感知的世界。不同语言类型的语音甚至连非语音的声音都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其次,语言类型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比如,汉语与西方语言相比,汉字始终是一种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最大特点是以形蕴义,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蕴含着一种艺术因素。此外,汉语的语法不系统,规范不严格,在古汉语里,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几乎全凭个体经验的直观感悟。这种语言文字上的状况影响到传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商品化、世俗化、生活化和符号化的表象之下,蕴涵着资本逻辑悖论、物化逻辑悖论、快感逻辑悖论和消费逻辑悖论的深层本质。面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种种逻辑悖论和价值失范,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的全方位引领。其引领的具体路径:一是高位吸引,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底线阻击,阻塞下滑通道;三是化人诉求,彰显教化功能;四是"情感"疏导,开辟认同新径;五是"立体"渗透,确保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价值向度的迷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道德结构是规范向度和价值向度的内在统一,然而人们往往偏爱前者,忽视后者,造成了规范向度的膨胀和价值向度的迷失,因此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对道德的价值向度及其功能作了阐释和论证,并对在道德建设中凸显价值向度的途径作了陈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