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8年9月24日至30日,全国第五次真理问题讨论会在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安徽省委党校和北大、人大、北师大、吉大、安大的哲学系联合发起。有11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学术论文90多篇。讨论会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分化是现代制度的首要特征。从最终动力上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个人得以不断地从对他人和共同体的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个人的自由促成了人们纵向的地位变动、横向的地域流动和活动领域变动,促成了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领域和层面,主要有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由此产生了制度的分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性进入它的晚期阶段,现代社会的反思特性得以充分凸显,而对科学价值的思 考构成了这一反思的重要方面。在元话语的层面上,现代性的反思性和现代科学所隐含的价 值问题,本身又构成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对象。本文试图在重新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社会学哲学基础的分析和批判,追溯价值中立原则的 历史基础,并在历史观基础上重新理解和审视现代社会科学的合法性根据。 一、知识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原则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自然科学先于社会科学而产生和确立,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科学远 离人类的价值判断。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虽然对宗教传统有不小的冲击,但由于它特有的研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秩序问题的宗教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崇科学理性的时代 ,在遭到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之后 ,宗教并没有销声匿迹。在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的视野中 ,宗教重又受到关注 .在解读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典籍基础上 ,针对中国社会转型诱发的社会秩序问题 ,作者提出了自由与秩序难题的宗教阐释。认为 :如果处理得当 ,在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中 ,宗教完全可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 ,宽容在古代社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的话 ,那么 ,在现代社会 ,宽容不仅是现代人所尊重的一种宝贵的基本价值 ,而且在现代制度的作用下 ,已经制度化了。换句话说 ,由于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制度本身就具有宽容性质 ,因而成为现代宽容得以生长、发育和扩展的社会机制。1 .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传媒言论和学术探讨中,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使用着一些他们原来多少有些生疏的语词,本文所论“竟争”、“宽容”,当在其中.然而,竟争与宽容,—二者能相容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认为,竞争乃是胜败之争,胜利者将拥有他所期望的价值,他(她)对失败者的宽容,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一种出于道德高尚的“施恩舍惠”;失败者失去取胜机会和期望的价值,自认倒霉,只得承担失败所带来的一切,难为他人所容.这种习常观念对竞争与宽容内在关系的掩饰,正在慢慢为我国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事实所揭穿,凸显为哲学反思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