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邵郊  林国彬  陈劭夫 《心理学报》1981,14(3):112-117
文昌鱼的中枢神经系统早在上个世纪就受到神经解剖学家们的注意。这是因为它代表着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很典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动物身体的背侧开始有了神经管。这个神经管在外形上很象脊椎动物胚胎初期形成的神经管,其内部的神经组织也较简单。此外,正如神经管初成阶段的脊椎动物胚胎一样,文昌鱼还不具备发育的和特异  相似文献   
2.
薛祚紘  邵郊 《心理学报》1983,16(4):107-112
在猴和黑猩猩的大脑皮质上有某些区域,用电刺激时可以抑制运动和降低脑电图(EEG)的幅度。这些区域被称为抑制区。但是刺激这些区域所产生的抑制效果不是经常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麻醉的深度。有时在刺激过后几分钟才出现。持续时间可长达30分钟。 本文报告的是在清醒的、自由活动着的动物中,通过埋植的电极,刺激脑的深部结构所观察到的抑制脑的自发电活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林国彬  万传文  邵郊  刘范 《心理学报》1982,15(2):109-114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丝猴对于从三维客体到其二维的照片及图片的概括能力。实验在三只未成年金丝猴身上进行。在基础训练中,训练动物辨别墨水瓶模型和小房子模型。然后用它们的照片和图画进行测验。实验表明三只金丝猴都不能把对客体的辨别迁移到照片和图画上去。  相似文献   
4.
许小冬  邵郊 《心理学报》1986,19(4):64-69
用100微安、持续1至3秒的电流刺激正常大鼠的中脑下丘,每24小时刺激一次,经过20次之后,动物的听因性发作率可达75%,它与听觉诱发组的动物经过连续10次的铃声诱发后所达到的发作率(80%)十分接近,与无诱发的对照组动物的发作率相比,有显著差异。此结果进一步肯定了中脑下丘在听因性发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