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了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加工中反应偏向和敏感性的影响。使用愤怒、恐惧原型生成表情连续体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类别知觉实验范式考察了高、低攻击个体识别和辨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的类别转折点和斜率。结果发现, 与低攻击个体相比, 高攻击个体识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类别界线处的曲线斜率更大; 高攻击个体具有类别界线向恐惧一端偏移的倾向, 但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这表明, 高攻击个体不存在敌意归因偏向, 而是对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转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 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方法, 探讨左侧DLPFC到M1的联通性在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差异。实验1采用两连发TMS探测DLPFC到M1的最佳投射时间点; 实验2, 被试分为2组, 分别进行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 在学习前、后采集行为学数据, 以及M1的运动诱发电位和DLPFC-M1联通性的电生理学数据。行为学结果发现序列学习组的学习效果更佳; 电生理学结果发现, 两组被试学习前、后M1的运动诱发电位均未发生改变; 在最佳时间投射点、适当刺激强度下, 序列学习组DLPFC-M1联通性发生改变, 且与学习成绩相关, 而随机学习组没有改变。结果说明DLPFC到M1的联通性增强可能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 这一结果从电生理角度为DLPFC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是指连续变化的表情在人脑中按照类别表征, 且不同类别的表情之间存在明显的类别界线。介绍了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的行为和脑电研究范式及基础研究, 综述了攻击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社交焦虑等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 以及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发展研究。综述表明, 类别知觉研究能够揭示不同人群表情知觉类别界线及其偏移情况, 有助于解释相应的社会行为。未来研究应注重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的个体差异和神经生理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