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 要 为探索情绪刺激如何影响虚假记忆及其在分离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神经活动中的作用,以IAPS图片为标准情绪刺激,19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DRM实验范式,从行为、眼动和ERP三个方面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发现,情绪的唤醒度和效价都能促使虚假记忆的产生,只是唤醒度影响时程更早。眼动和ERP的联合分析还发现了在情绪刺激下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在神经活动层面上存在差异:早期虚假再认图片比真实再认图片需要更深的加工来实现对目标的识别;晚期虚假再认需要更多的信息搜索、比较等加工来完成其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选取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最小变化法,分别测量了干扰线对数、干扰线与主线之间的间隔、主线之间的间隔等三个变量导致Z?llner错觉产生的绝对阈限。每个变量中主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分为45°和90°两种条件。结果发现,若要产生Z?llner错觉:1)干扰线对数的阈限分别为5对、7对;2)干扰线与主线之间的间隔阈限分别为6.58像素、4.48像素,3)干扰线之间的间隔阈限分别为124.44像素、131.73像素。此外还发现:4)在Z?llner错觉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从大到小依次是:干扰线对数、主线之间的间隔、干扰线与主线之间的间隔;5)45°情况下比90°情况下更容易产生错觉;6)在Z?llner错觉知觉中,期望误差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