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杰 《宗教学研究》2006,14(2):196-202
1939年冬,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了一场旨在服务边疆以巩固抗战后方的社会运动即边疆服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进行了16年,其中涉及有大量与妇女事工和福音传播事业相关的内容.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为开展这一事业,专门成立了边疆服务部,设置了若干服务区,从教育、卫生、生计等各方面推进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康地区的妇女工作.与此同时,边部非常注重对边地妇女的传教授道,以促进基督教福音事业在边地的发展.边疆服务是一项有价值的社会事业,曾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所进行的社会改造及福音传播工作均取得了-定成绩,在边地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因为篇幅的缘故,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大致限定在1949年之前.  相似文献   
2.
1922年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届大会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为配合这次会议召开,教会方面完成并出版了一份基督教在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宣称要使“中华归主”,认为大会将有力推进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宗教政策。作为因应,吴耀宗与基督教其他领袖人物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由于新中国意识形态的规定性及中美关系的恶化,基督教在川康边地的工作难以为继,基督教将在华事工逐步停办或移交政府接办。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川康民族地区的医疗传教活动(193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杰 《宗教学研究》2012,(2):183-188
教会人士认为,传教事业与医疗事业并行不悖,互为依存。基督教在华医疗传教事业于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变迁过程,并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基督教医疗传教习惯的影响,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边疆服务活动中,将医疗卫生当作在边民中传教的重要手段,并在服务边民的事工中加以广泛应用。医疗传教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边疆服务通讯》于1945年3月创刊,1946年10停刊。主要刊载各地工作简讯、同工动态及其相关信息。从内容上看,刊物主要以报道边疆服务部活动消息为主,稿源基本上是同工的通信;从形式上看,该刊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编辑方式看似松散,但一直采用服务工区的先后顺序加以编排。《通讯》刊发同工大量通信及其他讯息,在教内外,特别是在边疆服务内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是认识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所从事的教会本色化运动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的禁毒努力(193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康地区是近代中国烟毒泛滥的重灾区,在该地区从事传教活动的基督教传教士,不仅致力于禁烟的宣传工作,还采取积极措施劝导边民及协助政府禁烟。传教士不仅帮助政府对边地烟毒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参与到禁烟的具体行动中,而且还帮助政府处理与禁戒烟毒有关的善后事宜。传教士的禁烟措施改变了边地民众吸食大烟的恶习,促进了边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边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善了政府与边地的紧张关系,使边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密切了边民与基督教的关系,便于基督教会各种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杰 《学海》2006,(3):130-135
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及重要发展趋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各国国际私法乃至民商法的国际化、趋同化发展,以及国际私法基本价值目标充分实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